别名蜚虻(《本经)),牛虻(《本草崇原》),牛蚊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绿头猛钻(《青海药材》),牛苍蝇(《浙江中药手册》),瞎虻虫、瞎蚂蜂(《河北药材》),瞎蠓(《中药志》),牛魔蚊(《四川中药志》)。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虻科昆虫复带虻或其他同属昆虫的雌性全虫。6~...
【中药名】虻虫 mengchong 【别名】牛虻、蜚虻、牛虻、绿头猛钻、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牛蝇子、瞎眼蠓。 【药用部位】为虻科虻属动物华虻及其同届多种昆虫和黄虻属双斑黄虻(复带虻)的雌性全体。 【植物形态】 1.华虻:雌虫体长16~18毫米,灰黑色。前额黄灰色,基胛近卵圆形,...
虻虫被归类为活血化瘀药中的破血消癥药,其功效包括逐瘀消癥和破血通经。8、临床应用 虻虫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干血痨、少腹蓄血等症状。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治疗癥瘕积块、跌打伤痛以及痈肿和喉痹等病症。9、药理研究(此部分无具体内容)抗凝作用:虻虫在体外展现出较弱的抗凝血酶功效,同时...
虻虫:被誉为“破血逐瘀的良药”,中药材中的佼佼者 虻虫,这一被誉为“破血逐瘀的良药”的中药材,在中药领域中独树一帜。其学名méng chóng,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虻虫的性味与归经为辛、苦,温,归肝经,这一特点使得它在中医药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其功能...
中药虻虫的功效 一尘中医知识科普 专注中医知识科普虻虫又名蜚虻、牛虻、牛蚊子、绿头猛钻、牛苍蝇、牛蝇子,其味苦、微咸、性凉、有毒,归肝经。主要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的功效。 1. 破血通经:虻虫对于因血瘀引起的经血不调、痛经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理在于木虻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从而使经血顺畅...
虻虫:中药中的活血化瘀之选 1、别名 牛虻、蜚虻、绿头猛钻、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牛蝇子、瞎眼蠓。2、植物形态 华虻:雌虫体长16~18毫米,灰黑色,前额黄灰色,触角第1环节基部棕红色,有明显锐角突起。翅透明,翅脉棕色,胸部背板灰色,有5条明显黑灰纵带。腹部圆钝形,有明显白斑。雄虫与雌虫相似,但...
④治肿毒:虻虫、松香等分。为末,置膏药中贴患部。(《现代实用中药》) 【各家论述】①《纲目》:"成无己云,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蓄血用虻虫,乃肝经血分药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②《本草经疏》:"蜚虻,其用大略与蟅虫相似,而此则苦胜,苦能泄结,性善啮牛、马诸畜血,味应有咸,咸能...
2.(《千金方》)治腕折瘀血:虻虫20枚,牡丹30g。上2味,治下筛,酒服3g,血化为水。方中虻虫破血逐瘀,为君药。 3.(《现代实用中药》)治肿毒:虻虫、松香等分。为末,置膏药中贴患处。方中虻虫破血逐瘀,通经消癥,为君药。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本...
煎服:取适量的虻虫加水后煎药服用即可,可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研末:将虻虫研磨成末后放置干净的容器内,每次取适量细末冲水喝即可。【药理知识】【中药名】虻虫 mengchong 【别名】牛虻、蜚虻、牛虻、绿头猛钻、牛苍蝇、瞎虻虫、瞎蚂蜂、牛蝇子、瞎眼蠓。【药用部位】为虻科虻属动物华虻Tabanux manda-rin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