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虫,中药材名。本品为虻科昆虫复带虻或其他同属昆虫的雌性全虫。6~8月间捕捉。用蝇拍轻轻拍取,用线穿起,晒干或阴干。功能主治为:逐瘀,破积,通经。治症瘕,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①《本经》:主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②《别录》:主女子月水不通,...
虻虫属于双翅目(Diptera) 虻科(Tabanidae),虻科种类繁多,常见的虻虫如华虻(Tabanus mandarinus),牛虻(Haematopota pluvialis)等。 虻虫的体型比普通蚊子大,身体粗壮,通常长度在 1-3 厘米左右。虻虫的颜色多样,常见的有黑色、棕色,有的种类还有花纹。 生活习性 ...
③治腕折瘀血: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血化为水。(《千金方》) ④治肿毒:虻虫、松香等分。为末,置膏药中贴患部。(《现代实用中药》) 【虻虫的名家论述】 ①《纲目》:"成无己云,苦走血,血结不行者,以苦攻之,故治蓄血用虻虫,乃肝经血分药也,古方多用,今人稀使。" ②《本...
免费查询更多虻虫多少钱一公斤详细参数、实时报价、行情走势、优质商品批发/供应信息等,您还可以发布询价信息。
虻虫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蜚虻, 在《本草衍义》中记为“虻今人多用之,大如蜜蜂,腹凹扁,微黄绿色”, 《图经本草》中记载与之相似,牛虻作为一种中药材,有逐瘀,破积通经的功效,主治瘕、 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扑损瘀血等症。另外,虻虫(雌)干制后, 也是跌行损伤的特效药,在与陈皮...
成虫在中药中称“虻虫”,有破阏积、消症结的功效。亚科 本科分3个亚科:距虻亚科(Pangoniinae)、斑虻亚科(Chrysopinae)和虻亚科(Tabaninae)。中国常见的有斑虻亚科的斑虻属(Chrsops)、虻亚科的麻虻属(Haematopota)黄虻属(Atlotus)瘤虻属(Hbomitra)和虻属(Tabanus),其中虻属种类最为丰富,且最进化...
拉丁:Tabanus 别名:蜚虻、牛虻、牛蚊子、牛苍蝇、牛魔蚊、瞎虻虫 药用部位:雌虫体 药材性状:虫体呈长椭圆形,长1.5~2cm,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
虻虫的功效与作用 虻虫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散结消癥、解毒消肿等功效。 1. 活血化瘀:虻虫性味苦寒,归肝经,能促进血液运行、消散瘀血,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及心脑血管疾病伴随的血瘀证。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
这些实验表明虻虫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的“粘、浓、凝、聚”,而发挥活血、逐瘀、破积和通经的临床效果。 2.对小肠功能的影响,虻虫水煎剂对小鼠离体回肠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灌胃给药,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无明显影响。按千克体重计算,以相当于人用量的200倍,连续2天给小鼠灌服虻虫水煎液,也未见稀软便、粘液或腔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