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国,夏朝初年大禹封五帝之一帝舜(有虞氏)之子商均于此地建国,治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敕封有虞氏后裔虞满为陈国国君,史称“陈胡公”(即“胡公满”)。前386年,东周安王正式册封齐国权臣田和(陈胡公后裔,陈厉公九世孙)为齐侯;姜氏齐国正式为田氏所取代,史称”田氏代齐...
虞侯政是虞国唯一一位被记录下来的国君名字。我们虽然无法得知虞国从西周到春秋以来的发展历程,但它的结局却家喻户晓。我们都听说过“假道伐虢”、“唇亡齿寒”这些熟悉的成语,它们都来自虞国和虢国(南虢)。虞国和虢国是一对辱齿相依的邻居,面对逐日强大的晋国,本该同病相怜,同仇敌忾。虞国国君却鬼迷心窍,被...
虞国的亡国,对于远在一千公里之外的吴国的国君,冲击是很大的。这时的吴国,国君是句卑。吴国的国君句卑重新审视了周礼,并放弃了周礼,走上了国土扩张的道路,句卑之子去齐继位后,向北发展,与齐国发生了冲突。去齐之子寿梦,在继位之后就来到洛阳,拜访周天子,并且考察周礼为何不能拯救遵循周礼的虞国,最后,寿梦发...
虞国、虢国这两个国家均为姬姓诸侯国,比邻而居,唇齿相依。虞国在如今山西平陆,虢国在如今河南三门峡及山西平陆一带,都和晋国接壤。虢公名丑,骄横好战,屡次侵犯晋国的南部边境。边疆再次告急,晋献公便打算攻打虢国。骊姬请求说:“为什么不派申生带兵前去?他素有威名,将士们俯首听命,一定可以马到成功。”献...
虞国,东汉末年政治人物,为日南郡太守。会稽余姚(今宁波余姚)人。虞国年少时很孝顺。后来担任南疆重臣日南太守(日南今位于越南中部,是东汉最南的三郡之一)。治理以德化见著。当时常有两只大雁栖居在虞国的厅堂上。虞国每次因公务出行,双雁便起飞追逐虞国的配车。虞国后来因操劳过度逝世在任上,遗体被送往家乡...
虞国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四周,遗址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现残存城外郭南墙300余米,墙基宽15~20米,夯层厚6~8厘米。虞国古城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遗址基本轮廓清楚,埋藏丰富,文化遗存保存较好,对于研究虞国以及其它各国在攻伐不绝的春秋年代兴衰存亡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2...
千年典故话虞国 《水经注》:“桥之东北有虞原,原上道东有虞城,尧妻舜以嫔于虞者也。周武王以封太伯后虞仲于此,是为虞公。” 运城平陆张店塬即古虞原,塬中心公路东面的古城村,就是虞国的都城古虞城所在。虞城东依巍巍中条山脉,西向开阔的原野,虞国在此建都,既可控制要道中枢,又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而虞国的开国君主虞仲,也可说是天外飞来荣华富贵,麻雀变凤凰。也因此,勾吴国传至第四代国君之时,分出了吴、虞两支。但两者并非毫无关联,如果从字面上看,可以见到虞字下面有一个吴字,而且在古音中,吴、虞两字都念“吴”音。实际上,虞国就是吴国的一脉,甚至可以将位于江苏的吴国称为“南虞”。
《海经》中既有吴国,也有吴回、吴权,“吴”就是“虞”,说明在《海经》的时代虞国仍然存在,而且有国君传承,此国一直传到周朝,可算是历史久远、源远流长了。要之,在战国时期,人们相信在夏朝之前还有个虞朝,也称有虞氏,这个虞朝是在黄帝一族战胜了蚩尤之后,由太昊帝尧开创的方国联盟式的国家,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