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的《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古诗,全诗及译文如下: 全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直译: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连续不断的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 这声音传得...
《蝉》虞世南 古诗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虞世南 古诗声远传是因为《蝉》虞世南 古诗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注释 ①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虞世南 古诗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赏析】 “居⾼声⾃远,⾮是藉秋风”,这两句是对蝉品格的由衷赞美。在诗⼈的笔下,蝉清新脱俗,它从不⾷⼈间烟⽕,每餐只饮些少量的⽢露,不沾五⾕杂粮。不仅如此,它的叫声也是那样...
学生必背古诗 拼音版 虞世南《蝉》 17.35万次播放.2023-08-25 1006举报 识之文化 3.84万粉丝 + 关注 319条评论 0/100回复 肆意5B3月前 [可乐][可乐][可乐] 回复9 wxy怡宝a: 回复02月前 浣矵锛岎煒Aj2月前 [西瓜][西瓜][西瓜] 回复7 清宾hS2月前 回复9 有安莲0172月前 [可乐][可乐][可乐] ...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诗人借蝉,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
在《蝉》中,虞世南用象征着达官贵人的“垂緌”来代表蝉,用“清露”代表高洁的生活和志趣,并用一个“饮”字将两个词连在一起。简单五个字,便塑造出了一个身份高贵又品性高洁的形象。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枝头上的蝉用触角吸吮着清澈的露水,那模样看上去好像是...
虞世南诗作不多,但是有一首小诗流传至今,寓意深刻。“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作者:虞世南.唐朝 虞世南勤奋好学,性格耿直有才干。自从为唐朝李世民做事后,和房玄龄一起共掌文翰,成为“十八学士”之一。虞世南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
同时,发出清脆响亮的蝉鸣声,蝉声回荡在树林之间,久久不断。蝉儿总是栖息在高处的树枝之上,足以傲视群虫,所以叫声自然而然地会传的很远很远。一切都是本性使然,并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虞世南这首《蝉》是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就是采用比兴手法,以蝉自喻,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
《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代咏蝉诗颇多,其中以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最为出名。虞世南的《咏蝉》一诗问世较早,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见称于世。古人好以蝉来比喻品行的高洁。因为蝉餐风饮露,不畏寒暑,不畏孤零,如同洁身自好的君子,虽然两袖清风,依然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