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 [ hǔ xī sān xià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hǔ xī sān xiào ]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世传有'虎溪三笑图'﹐盖本此。宋楼钥《...
细说“虎溪三笑”,浅谈“三流合一”。 近代著名画家傅抱石有一幅代表画作《虎溪三笑》,这个“三笑”,并不是像“唐伯虎三笑点秋香”那样笑了三次,而是三个人同时发笑。这出自《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东晋时期有一位高僧法号慧远,他住在庐山西北山麓的东林寺中,为表示潜心研究佛法的决心,就以寺前的虎溪...
【成语】:虎溪三笑 【拼音】:hǔ xī sān xiào 【简拼】:hxsx 【解释】:佛门传说。 虎溪 在 庐山 东林寺 前,相传 晋僧 慧远 居 东林寺 时,送客不过溪。一日 陶潜 、道士 陆修静 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 三笑亭 。世传有“虎溪三笑图”,盖本此。 宋 楼...
"虎溪三笑"是一个古代的典故,有关于唐代宰相魏征的故事。据传,在魏征担任唐朝宰相期间,有一天他经过一条名为虎溪的小河时,看到了几只正在嬉笑玩耍的小虎。这情景让魏征感到非常高兴和愉悦,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三声大笑。后来,有人问魏征为何在虎溪处笑了三次,魏征回答说:“第一笑是因为小虎们在这个危险的河边...
▲宋 佚名《虎溪三笑图 在佛门的传说中,庐山东林寺前的虎溪有着特殊的含义。据传,晋代的僧侣慧远在居住于东林寺时,曾立下规矩,送客时绝不越过溪水。然而,有一天,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前来造访,三人谈得十分投机,送别时不慎跨越了溪水。此时,老虎在溪边号鸣,三人却因此大笑不止,然后各自离去。后人为了纪念...
寺内到寺外,从薄暮笼罩直谈到月出东山,竟然没人发觉已跨过了虎溪。酣畅淋漓之际,身旁猛然传来一声虎啸,一行人这才如梦初醒,会心大笑。这即是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虎溪三笑”故事由来。据载,“虎溪三笑”的故事最初出自晋周景式的《庐山记》。宋人陈舜俞(?—1075)的《庐山记》中有更详细的记载,其文曰:昔远...
《虎溪三笑》杨百亮绘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唐英(1682-1756年)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云: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
【款识】虎溪三笑图.己未秋日旦宅作 【钤印】刘浑、旦宅、知自堂 《虎溪三笑》是自宋元以下流行的画题,取材自东晋慧远的故事,其中慧远是中国莲宗初祖,驻锡庐山东林寺(今江西九江),戒律严明。若有访客拜会请益,送客以虎溪为界。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这次畅谈甚欢,意犹未尽,在不经意间,...
根据材料“传高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在唐宋时期受到推崇,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可知,传说““虎溪三笑”中有儒释道三教的人物,并且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所以C正确;仅凭材料“故事本为虚构,却在唐宋时期受到推崇,...
1【题目】如图为“虎溪三笑”图,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的高僧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的慧远不觉间跨越其自我禁足的虎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史实是()A.儒道佛出现了融合的趋势B.儒家信仰的理论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