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采莲挖藕,拾菌掘笋,种瓜点豆,以至翻石取螺,实乃童年记忆,亦为其治砚之常见主题。而此等贴近自然意趣之精湛创作,乃使其声名远扬,成就海上。然平生所治,唯数十方耳,藏界百难一见。 以“波歌韵”成一律赞曰:“溪水穿石打漩涡,水皮石侧聚田螺。不思把取充家宴,唯恐幻来法弥陀。熟虑深思方动手,宁神静气始...
7月17日至10月7日,上海博物馆将推出“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展示其收藏的近百件各朝古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收藏古砚的专业机构之一,上海博物馆馆藏古砚尤以明清文人题铭砚、著录砚与近世巨匠陈端友制砚为特色。 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对传播中华文明、发展中华文化贡献重大,故有...
今步其意赋诗曰:“天枢如斗文运开,必有魁星踏浪来。独占鳌头笔所指,点出耕砚状元才。” 吴昌硕、沈石友铭抄手式端砚 吴昌硕、沈石友铭抄手式端砚 原配天地盖,砚墙一侧诗铭后署:“石友属题。丙辰(1916)夏六月,吴昌硕。”另侧沈石友铭:“砚藏信天巢,诗著随辇集。恩遇说康熙,玉蟾滴如泣。” 四直抄手式,底琢...
由此可见此砚当是黄易心目中藏砚最佳者。黄易藏砚具体数目尚无资料可查,从“逸品第三”可知他对此砚之喜爱。从前文人藏砚有个习惯,会将所藏最心爱之砚编号,有的还将最爱的砚数作为斋号,以彰显所藏砚的影响力和主人对砚的喜爱程度。如黄任的“十砚斋”、汪砚山的“十二砚斋”、纪晓岚的“九十九砚斋”、袁...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砚鉴赏 辟邪盖三熊足石砚,汉,通高14cm,直径14.6cm 砚青灰石制成,圆形高足式,三足熊形,作跪擎状。砚盖圆形,表面琢磨光滑,盖顶雕饰辟邪,体态雄健,四足直立,昂首高视,身饰减地凸起弧线,颇具神韵。盖内雕刻螺旋式弧线,雕刻痕迹明显,略显出黑白相间的石质纹理。
文人藏砚,情有独钟:米芾、纪晓岚、启功的藏砚轶事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对砚台的喜爱可谓达到了癫狂的程度。他不仅创作了《砚史》,还流传着许多与砚台收藏相关的趣闻。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米颠拜石”的故事。有一次,皇帝宋徽宗召见米芾,命他书写一幅大屏,并特指需用御案上的端砚。米芾拿起文房四宝...
砚台收藏,虽在收藏界中只是小小一隅,但要在此领域有所建树,实非易事。😮首先,砚台收藏涉及诸多方面:砚的年代、制式工艺、坑口石品以及铭文图像等。📜 每一项都深不可测,许多收藏家穷其一生也难以完全领悟。🧠以新端砚为例,若只看重坑口和石品,认为“老坑”即为上品,那便误解了砚台收藏的真谛。🤔 真正的...
一个砚藏家能把个人的收藏与这个国家的、民族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并在弘扬砚文化上做出贡献,实乃收藏之道的最高境界。 黎铿《星湖春晓砚》 弘扬砚文化就要展示其风采。我的收藏原则是:收藏砚,必须收藏中华名砚,尤其突出收藏中华四大名砚。主要收藏端砚、歙砚,而且必须收藏名坑、名品、名斋、名家雕刻、名人题铭之砚...
清代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阮元所藏澄泥砚 此方砚台是清代澄泥砚。由清代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阮元所藏。是清代大画家罗聘所用,名“香叶草堂”,也是罗聘的诗集号。正面铭文“香叶草堂”和上方荷叶雕刻及背后铭文“善”为砚台之初样。后正面铭文为罗聘亲自雕刻:“两岸京生...
——孙轶青藏砚—— 近现代端砚 近现代端砚较其他砚石名贵,因其石质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同时还在造型、构图、题材、立意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创造了端砚实用之外的新艺术意境,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就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