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牧民 作者: 格勒 / 刘一民 / 张建世 / 安才旦 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副标题: 西藏那曲地区社会历史调查 出版年: 2004-12 页数: 469 页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代中国藏学文库 ISBN: 9787800575983 豆瓣评分 9.0 28人评价 5星 71.4% 4星 25.0% 3星 0.0% 2星 3.6% 1星 0.0% ...
大部分牧区都统一操比较同一的藏语安多方言和康巴方言,一个青海的牧民到藏北,与藏北牧民一说即通,甘南的牧民与川西北牧民基本上是一个腔调,没有语言上的隔膜;在生活上无论哪里的牧民都住黑色的牛毛帐篷;在生产上按季节逐水草游牧与冬季定居...
当穹错湖畔不仅是游客心中的圣地,更是藏北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里,人们学会了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同时也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或许,正是这种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才使得当穹错拥有了如此动人的魅力。离开时,回望这片辽阔的湖畔,心中满是留恋与感动。当穹错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种生活方...
在援藏专家带领下,那曲市人民医院开展了多例疑难危重手术。第一例心梗静脉溶栓、第一例脑卒中静脉溶栓等手术成功完成,填补了藏北医疗技术空白,创造了多个高原健康奇迹。数据显示,2023年医院门急诊量、住院量和手术量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66.44%、62.24%、234.89%。记者从日前在拉萨召开的“30年来援藏工作开展情况...
藏北牧民自然崇拜意识产生的根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自然环境的严酷性和生产生活的依赖性 藏北高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高寒缺氧、灾害频繁),牧民生存高度依赖自然条件。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牧民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认知,对可能威胁生存的雷电、暴雪等自然力产生敬畏,继而形成自然崇拜。这种信仰体系成为协调人...
白玛的第一个家在那曲申扎县,那里海拔4600多米,上个世纪70年代,为解决草畜矛盾,那曲号召牧民“北进”,寻找草场。 年轻气盛的白玛,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领十几个人,几百头牲畜,在无人区扎了下来,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也就是后来形成的...
医疗援藏让藏北牧民看病更便捷 新华社拉萨8月26日电题:医疗援藏让藏北牧民看病更便捷 新华社记者刘洪明、李键 地处西藏北部的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自然条件艰苦,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也是医疗资源匮乏的草原牧区。 2023年12月正值寒冬,一个深夜,那曲市班戈县北拉镇玛荣刚地社区一名孕妇的胎儿脐带绕颈,...
这些玩意儿,有些上了年纪,比你爷爷的爷爷还老,都是以前藏北牧民的宝贝疙瘩。珠珠老哥,今年45岁,打18岁起就琢磨着收藏这些老物件。一开始,他拿些从拉萨、那曲批发来的日用品,跟乡里乡亲换。后来,这收集的范围越来越广,跑遍了那曲各个县,甚至跑到日喀则、昌都去了。只要听说哪儿有老物件,他就跟打了鸡血...
藏北牧人,玩真的!在西藏那曲,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这地方,高得让人有点喘不过气。但就在这片高寒之地,有位叫珠珠的牧民,干了件挺有意思的事儿——他开了家“牧人宝库”藏式茶馆,里头摆满了各种老物件,说是茶馆,其实更像个博物馆。这可不是普通的茶馆,它占地1200平方米,顶上盖着巨大的黑色帐篷。阳...
医疗援藏让藏北牧民看病更便捷 新华社记者刘洪明、李键 地处西藏北部的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自然条件艰苦,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也是医疗资源匮乏的草原牧区。 2023年12月正值寒冬,一个深夜,那曲市班戈县北拉镇玛荣刚地社区一名孕妇的胎儿脐带绕颈,情况危急。恰逢当天大风吹断了电网,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