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常熟藏书大家族有哪些呢?(一)赵氏文献世家脉望馆,位于今常熟城区南赵弄10号旧山楼,遗址位于常熟市城区北门外报慈桥。赵氏文献世家从赵承谦起,经赵用贤父子到赵宗建,赵氏藏书历经十余世,这在中国历史上罕见。赵琦美的脉望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之一,与天一阁同时代,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珍贵的活化石...
李致忠《宋版书叙录》著录北京图书馆宋版书60种,其中31种经常熟派藏书家递藏过,而14种著录的是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可见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质量之一斑 (六)翁氏藏书世家 翁氏藏书被列为明清九大藏书之一,是江南典型的藏书世家。 翁氏家族耕读而仕,逐步成为世家望族...
李致忠《宋版书叙录》著录北京图书馆宋版书60种,其中31种经常熟派藏书家递藏过,而14种著录的是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可见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质量之一斑 (六)翁氏藏书世家 翁氏藏书被列为明清九大藏书之一,是江南典型的藏书世家。 翁氏家族耕读而仕,逐步成为世家望族。翁心存、同龢父子两代任帝师,立朝为宰辅,翁...
李致忠《宋版书叙录》著录北京图书馆宋版书60种,其中31种经常熟派藏书家递藏过,而14种著录的是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可见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质量之一斑 (六)翁氏藏书世家 翁氏藏书被列为明清九大藏书之一,是江南典型的藏书世家。 翁氏家族耕读而仕,逐步成为世家望族。翁心存、同龢父子两代任帝师,立朝为宰辅,翁...
此种将儒家伦理渗透于日常之中的家风,令翁氏家族在追求科举功名之时,更不忽视人格的锤炼与道德的秉持。翁氏家族素以藏书著称,其“知止斋”藏书阁不仅收藏了数万卷古籍,还蕴含着家族对文化的尊崇与传递。翁心存早年家境贫寒,曾以校书为业维持生计,却也因此广纳博采,为家族藏书事业奠定了基石。其子翁同龢屡次...
常熟钱氏藏书世家,曾推为江南第一家。 当时大江南北藏书之富推钱谦益绛云楼为第一,钱谦益又是常熟藏书流派的代表,钱谦益、柳如是为夫妇藏书家。钱曾得绛云楼焚余之书,其书目著录4000余种,超过《四库全书》收书数。 钱谦益15岁,收藏《跋新语》2卷,并用紫色点过。除了继承钱氏家族遗书、自己抄录古书外,常不惜重...
丰坊不仅继承了祖先外交上的工作能力,也把读书、藏书的基因给保留下来,“从丰家祖先定居宁波直到丰坊,共经历16代,历时470多年,丰氏家族的藏书史比天一阁范家要多出80多年,堪称史上传承最久的藏书家族。”唐路安精确地计算了一番。 丰坊亲笔:“碧沚园,李氏宅,售与范侍郎为业,南禺笔” ...
“翁氏藏书”——一个由一个家族六代保存的私人藏书,在海外飘泊半个多世纪,上海图书馆出资450万美元购回。 常熟翁氏藏书:清末九大藏书之一 江苏古城常熟,文化底蕴厚重,名人辈出。自元代起,这里藏书家代有人出,藏书楼错落成群。元代虞子贤的佳趣楼、明代杨仪的万巷楼、...
祁理孙,字奕庆,号杏庵,明末清初的藏书巨擘。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祁彪佳更是明末的忠臣良将。在动荡的年代里,祁理孙不仅继承了家族的藏书传统,更将其发扬光大。他创建的“奕庆藏书楼”藏书四万余卷,涵盖了经史子集,以及珍贵的戏曲、杂剧等。祁理孙对每一本书都精心校勘,其藏书印更是见证了家族对...
陈弘绪,以其深厚的家学渊源,自幼便在“见山楼”中浸淫于书海,寒暑无间。其父陈道亨官至福建右布政使与南京兵部尚书,所得俸禄悉用于购藏古籍。陈弘绪随父遍访各地,收集典籍,终得八万余卷,其中不乏明末名家著作及宋元秘本。可惜,万历十四年(1606)的一场大火,将这些珍贵的藏书毁于一旦。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