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败酱汤 语音内容: 薏苡仁附子败酱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等组成。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原方用治肠痈脓成,体虚邪恋之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如肿胀,按之濡软,脉数病证。方中主要用薏苡仁利湿排脓,并辅以败酱草逐瘀消肿,兼有附子温经祛湿、散寒止痛等。本方所治肠痈,是有...
中医辨证为寒湿内阻,脓瘀互结,气滞血瘀之证。予以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汤化裁3剂急煎治疗:薏苡仁40g,附子6g(先煎),败酱草30g,荔枝核30g,红藤30g,牡丹皮30g,当归15g,川芎15g,丹参15g,白芍15g、甘草20g。服完3剂后诸症悉减,自诉有畏寒肢冷、欲着衣被,遂前方去牡丹皮、当归,...
【组成】 薏苡仁、附子、败酱草。 【经典方证】 痈之为病,其身甲错(皮肤粗糙不滋润),腹皮急(腹肌紧张),按之濡(濡软)如肿状(如有肿物状),腹无积聚(积证与聚证),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汤主之。(金匮肠痈)薏苡附子败酱汤方。 ...
薏苡附子败酱汤选用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方得以清热解毒除湿加当归香附益母草琥珀穿山甲行气活血散瘀通络 薏苡附子败酱汤 【处方】薏苡仁(30g)、败酱草(30g)、益母草(30g)、制香附(15g)、白芍(15g)、熟附片(10g)、当归(6g)、琥琅(1g)、山甲粉(1g、后2味随汤吞服、经期勿用)。 【用法】水煎2次,取汁...
【处方】薏苡仁(30g)、败酱草(30g)、益母草(30g)、制香附(15g)、白芍(15g)、熟附片(10g)、当归(6g)、琥琅(1g)、山甲粉(1g、后2味随汤吞服、经期勿用)。 【用法】水煎2次,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连续服药4周为1疗程,可连服1-3个疗程。
【方剂名】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汉·《金匮要略》。本方又名“附子汤”“败酱散”“薏苡附子散”。 【组成】薏苡仁十分(30克)、附子二分(6克)、败酱五分(15克)。 【用法】上三味,杵为末,每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湿气治疗经验宝典薏苡附子败酱汤原方 湿气治疗经验宝典 薏苡附子败酱汤的原方出自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它由薏苡仁、附子和败酱草三味药组成。这个方子主要用于治疗肠痈脓成,即体虚邪恋、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软、脉数的病证。简单来说,就是肠子里有脓,但人不发烧,皮肤变得粗糙不滋润,肚子上...
形容皮肤粗糙、干燥、角化过度,故外观皮肤褐色,如鳞状,通常是体内有瘀血,外失濡养所致的肌肤甲错,遂投以薏苡附子败酱汤。处方:薏苡仁60克,熟附子9克,败酱草30克,连服20余剂后,不仅患处的皮肤改善,搔痒消失,就连全身皮肤也改变了原来的那种枯涩不润的状态。
薏苡附子败酱汤医案 原文:《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疮》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按之濡,一按,软软的,没有什么结实。按之柔软这是和结胸证相鉴别的一个很关键的证候,这是和结胸证,水热互结的热实证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