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男,汉族,1973年4月生,浙江松阳人,199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8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委书记、一级调研员,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人物履历 曾任松阳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松阳县板桥畲族乡党委书记,丽水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市政府办公室(法制办公...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以及“三农”问题的理论与政策等。著有《读懂中国经济》《从人口红利到改革
蔡昉表示,我们现在的人口年龄分布和消费支出分布不一致,大概从35岁—40岁开始,这部分人的消费明显降低,这是一个巨大的困境,我把它叫“现收现付悖论”,大家看到,打破这个悖论不仅仅是增加他们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扩大基本公共保障,让养老保险也好,其他的保险制度也好,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消费意...
社会保障的与时俱进:理念、范式和政策工具 蔡昉 经济发展要做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需要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领域的制度安排才能实现。在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和其他要素所有者以个体方式从事经济活动,获得各自的要素报酬,实现要素的再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再分配领域,为了弥补初次分配的不足,政府主导...
蔡昉认为,与过往技术进步带来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技术性失业”幽灵相比,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可能真的不一样,未来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出现对就业的冲击可能是全方位的。在AI冲击下,也有尚未改变之事。蔡昉提出,人类应对岗位替代的两条根本出路,迄今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一,人力资本依然是抵御AI冲击的底气,但...
蔡昉 简介 蔡昉,《中国乡村发现》学术委员。 男,1956年生于北京,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劳动经济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劳动...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人口负增长时代》作者蔡昉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口负增长的事实不会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预期,但我们需要及时且准确地把握不断变化的人口数据及其揭示的发展趋势,警惕“黑天鹅事件”。印度不应是参照对象 环球时报:印度和中国在历史上曾经交替做过“世界第...
蔡昉,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丝绸之路研究院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他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动经济学、人口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以及“三农”问题的理论和政策。蔡昉擅长演讲方向 1. 人口经济学与社会挑战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把握人口流动客观规律,推动相关公共服务随人走,促进城乡、区域人口合理集聚、有序流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也从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