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207),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已故老友蔡邕没有子嗣,便用金币从匈奴那里将蔡文姬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后汉书·董祀妻传》中说,《悲愤诗》是蔡琰重嫁董祀之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而创作的。《悲愤诗》有二首,其一为五言,其二为骚体,而...
回到中原之后,蔡文姬每每想起在匈奴的痛苦生活,都不禁泪流满面,于是写下来流传后世的《悲愤诗》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其中那一句“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更是直接表明了,她在匈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惨痛经历。03 再嫁他人,安度余生 曹操看到蔡文姬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心中着实心疼,便将她许配给了...
后来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中原,又被迫与儿子分别。回国后又结婚,结果丈夫又犯罪,死没死不知道, 反正蔡文姬小姐姐,这一生的遭遇是够惨的。《悲愤诗》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蔡文姬被曹操接回中原后《悲愤诗》还有《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相传是东汉女诗人蔡文姬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叙事诗,载于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此诗叙述蔡文姬在战乱中被掳、胡地思乡、忍痛别子归汉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主人公深陷匈奴...
可上天好像故意在和她过不去,与董祀结婚后不久,他就因触犯法律而差点被处死。文姬闻讯后,当机立断,马上跑去求见曹操,因为走得太匆忙,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宾客,酒席上都是公卿名士和各国使者,他听人通报说蔡文姬前来求见,便对宾客们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她素有才名,今天让大家见见她...
但是天公不作美,蔡文姬好不容易得来的平静生活又被打破。董祀犯了死罪,曹操一纸文书降罪于他。但是经过了十多年的苦难生活,她早已不是曾经那个柔弱的女子,在四面楚歌之际,她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选择退缩,蔡文姬挺身而出,一个人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去找曹操为董祀求情。
在回到汉土后,蔡文姬将其被掳及返乡的过程写入了《悲愤诗》之中,其也成为我国古代叙事长诗的瑰宝之一。▲戏剧中在匈奴生活的蔡文姬形象 回到中原,曹操亲自接见了蔡文姬,在寒暄过后曹操提出蔡邕生前著述极多,但绝大部分都被战火所毁,这让他感到十分痛心。为此他问蔡文姬是否曾读过蔡邕的作品,是否能够将其中的部分...
最终,当蔡文姬好话说尽,曹操终于赦免了董祀。 一位女子,不顾形象,如同乞丐一样给人磕头求饶,救得却还是曹操给指定的丈夫,这对于蔡文姬来说,不可谓不悲哀。从曹操家回来以后,蔡琰伤感悲愤,作《悲愤诗》二首。其中的五言诗是一首以情纬事的叙事诗,它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后世对...
董祀获救后,感念妻子的恩德,带着妻子溯洛水而上,隐居山林。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蔡文姬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很不幸的才女,为中国的文化、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战乱,她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但仅仅一首五百四十字的长篇叙事诗《悲愤诗》,就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