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东部(占整个高原86%以上的面积)的蒸散发以约1毫米/年至4毫米/年的速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区域平均增加趋势为0.96毫米/年,整个青藏高原(海拔>2500米)的年均蒸散发量约9300亿吨,与现有集合蒸散发资料的中值接近,该结果表明青藏高原53%的降水以蒸散发的形式输送给大气。同时,研究还指出了青藏高原...
A (1)题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蒸散发通常指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的总和,该地区7、8月蒸散发最大,说明此时该区域供水条件较充足,且此时气温高,实际蒸散量大,B正确;降水、光照、风速可以影响蒸散发,但不是影响该地区蒸散发的主导因素,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区7、8月...
遥感技术利用地表温度反演蒸散发,不过精度受云层干扰,需结合地面气象站数据校正。 两套数据结合能优化水资源管理。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区,用潜在蒸散发确定灌溉上限,实际蒸散发监测土壤墒情,节水效率提升25%。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雨林潜在蒸散发增幅高于实际值,表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减弱,这对预测碳循环有警示作用。
(1)流域蓄水量≥Wa(Wa略小于田间持水量):供水充分,流域蒸散发大而稳定; (2)Wb≤流域蓄水量≤Wa(Wb略小于毛管断裂持水量):供水不充分,流域蒸散发量随途昂含水量减小而减小; (3)流域蓄水量≤Wb:流域供水不充分,流域蒸散发量小而稳定。
蒸散发 别看我 寄了 潜在蒸散发PET: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等),水分无限供应,最大可能的发生是水分蒸发速率蒸散发ET:就是实际的蒸散发,也就是土壤实际蒸发和植被实际蒸腾的结合体,也就是说植被如果状态发生变化,植被的蒸腾的效果就会变化,诸如此类改变都是蒸散发ET的影响因素 总...
蒸散发的定义 蒸散发是指液体或固体物质在受热的作用下,由液态或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凝聚力,从而脱离原来的状态,进入气体相。 蒸散发主要是涉及到液体或固体的分子运动。液体分子处于不断的热运动中,有些分子获得的能量大于平均值,能克服凝聚力,从液态...
在目前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驱动数据匮乏的情况下,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与物理模型应该紧密结合,各取所长,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得机理与高精度并存,共同提升蒸散发遥感反演精度,以获取精度高可拓展性好的蒸散发遥感产品。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刘...
二层蒸散发计算:①二层蒸散发计算是一种用于估算区域蒸散发量的方法,将蒸散发的层面分为上层和下层两个部分来考虑。它相较于一些简单的一层计算模式,能更细致地反映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对蒸散发的影响。比如在干旱地区,上层土壤水分容易快速散失,下层土壤水分的缓慢蒸发对整体蒸散发的贡献就需要通过这种分层计算...
n案例一:蒸散发、土壤蒸发、植被蒸腾在站点尺度的计算 在站点尺度上,利用叶面积指数、净辐射等计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