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安臣条约》还有个致命缺陷,就是缺乏经济基础。蒲安臣在欧洲宣扬 “中国关税自主” 的时候,法国外长直接怼他,“先废除科举制度”。这话虽然傲慢,可也反映了一个残酷现实。1868 年,中国工业产值在世界占比只有 1.8%,英国却高达 22.9%。没有实力撑腰,外交承诺就是空中楼阁。文明碰撞下的外交悲剧 蒲安臣...
也称《中美续增条约》。1868年,清政府聘请即将卸任回国的美国公使蒲安臣作为中国使臣率团出访欧美。在美国期间,他违背清政府给他的指令,擅自同美国政府在7月28日签订了这份条约。事后,清政府不得不在1869年11月23日批准该约。其重要内容是:美国和中国都允许各自公民前往对方国家,或常住入籍,或随时往来,或游历,或贸...
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或《中美续增条约》。 1868 年 7 月 28 日,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利用清政府委派为出使各国大臣的名义,与美国在华盛顿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有:两国人民往来居住,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两国人民可以往来游学并在指定地点设立学校;两国侨民不得因宗教信仰的不同,受到“欺侮凌虐”。 这个...
《蒲安臣条约》,是使团在美国所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果。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美国在条约中保证不干涉清廷内政,还涉及保护华侨、自由移民、宗教信仰自由等条款。尤为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在条约签订之后,随即外交知...
条约背后的殖民逻辑 《蒲安臣条约》一共有八款内容,乍一看挺平等,其实暗藏玄机。比如说第三条,允许 “两国人民自由入籍”,这可给美国资本家招募华工开了方便之门。从 1869 年到 1882 年,10 多万华工跑到美国西部铁路工地干活。这些华工干的都是最危险的活儿,可拿的工资,只有白人劳工的三分之一。所谓的 “自由...
蒲安臣 于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吊诡的一幕出现了——一个美国人担任了中国第一任外交大臣,并为清廷与自己的祖国缔结了一个平等条约。 蒲安臣,182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波士顿市,22岁时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深造,毕业后在波士顿当律师。1855年,蒲安臣当选美国众议院议员,后来为了帮助林肯选举,毅然辞去了议员职位。林肯任总统...
1868年7月28日,清朝全权特使蒲安臣(美国著名的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分别代表中美两国政府签订《蒲安臣条约》,条约规定:①两国人民可随时自由往来、游历、贸易或久居。②两国人民均可入对方官学,并受优惠待遇;双方得在对方设立学堂。③两国侨民不得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受到歧视等。据此可以推知促...
使团最为重大的成果是签订了《蒲安臣条约》。7月4日,双方签订条约,7月9日,参议院正式批准。条约体现了平等互惠的原则,是中国近代史中首个对等条约。在条约中,美国主动表示: 凡无故干预代谋别国内政之事,美国向不以为然。至于中国之内治,美国声明并无干预之权及催问之意。即如通线、铁路各等机法,于何时、...
历史证明,他没有,《蒲安臣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和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它的主要内容共有八条,承认中国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规定了双方对等的权利和义务。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美中两国民众可以自由到对方国家旅行和长期居住,双方的移民都享有最惠国待遇。这里强调的二字是“自由“,150年前的大清国民可以自由地...
《蒲安臣条约》(1868年)也是中国近代首个以相对平等姿态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条约,是政府的被动改革尝试:一、清政府的危机与外交困境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1856-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丧失大量主权(如领事裁判权、增开通商口岸)。列强要求进一步扩大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