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舍诏"意为"蒙舍王",也指洱海南部的哀牢人小邦"蒙舍"。 唐朝初期,洱海周边出现了六个比较大的首领,史称"六诏",分别是洱海北面的河蛮人"浪穹诏"(今洱源)、"邓赕诏"(今洱源邓川)、"施浪诏"(今洱源三营),洱海南面和西面的哀牢人"蒙舍诏"(今巍山)、"蒙嶲诏"(今漾濞),洱海东面的摩些人"越析诏"(...
历史知识> 蒙舍诏 唐初滇西六诏之一。地在蒙舍州(今云南巍山南部),处五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居民为乌蛮。自言为汉代哀牢始祖母沙壶后裔,唐曾于其地置沙壶州。贞观二十三年(649),首领细奴逻建大蒙国。开元末,诏主皮逻阁逐河蛮,并六诏,统一洱海地区,徙治大和城(今大理太和村),唐册封之为云南王。后其地改...
史书记载,“其先渠帅有六,自号‘六诏’,曰蒙秀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兵埒,不能相君,蜀诸葛亮讨定之”,六诏力量旗鼓相当,谁也不服谁。孔明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收复了他们。 面对已经平定的南中四郡,诸葛亮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大力团结当地的酋长,以之为当地首领,也就是史书所说,...
隋末唐初,哀牢夷小邦“蒙舍”征服周边部落,入主洱海盆地建立“蒙舍诏”。唐高宗时期,洱海乌蛮诸部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逐渐形成了六个较大的部落联盟,被称为六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公元650年,唐太宗李世民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相继离世,原本亲如兄弟的唐蕃关系逐渐破裂。吐蕃征战...
蒙舍诏,唐朝前期云南的一个部落,六诏之一。细奴逻在巍宝山及巍山以南被当地彝族推举为彝族首领创建蒙舍诏,因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逻阁完成了统一六诏的丰功伟绩,因“破河蛮”有功,皮逻阁被敕封为“云南王”。次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
细奴逻,南诏第一代国王,生于617年,贞观二十三年登基,改国号为大蒙国,称奇嘉王,卒于674年,在位26年。他随父蒙舍龙在今巍山巍宝山前新村定居,发展蒙舍诏。细奴逻任用武将郭郡矣、文臣波罗旁,修文习武,发展经济,制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他抵御蒙嶲诏侵扰,巩固蒙舍诏,修建蒙舍城。皮逻...
南诏的前身是蒙舍诏,是当时在洱海地区的六个比较大的王国(或部落联盟)之一,“蒙舍诏”在彝文典籍里写作ꂷꏂꌅ(ma shy nzy),意为“金竹王”,“诏”即为“王”的意思。这六个王国合称“六诏”,而蒙舍诏在六诏最南部,故称“南诏”。794年 - 龍城山哥于20231014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蒙舍诏发迹的地方,蒙舍诏从这里开始强大,也就是后来的南诏。南诏是从蒙舍诏第四代王皮逻阁统一六诏后的话。魁雄六招这几个字说明了一切。 巍山城古城在元代开始建城,明代才真正建成,城内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房子和院落随处可见。
唐代蒙舍诏统一洱海区域的政治军事史事。 蒙舍诏兼并白子国后,皮罗阁利用帮助唐朝攻打松外蛮、唐朝处死张寻求的机会,兼并越析诏,开元二十五年(737)左右兼并蒙嶲诏。二十六年逐河蛮,取大和城,又袭大釐城守之,因城龙口,将洱河蛮驱除出洱海周围,将三浪诏驱逐出原来的驻地,统一了邆川以南的洱海周围地区。同年唐朝封...
蒙舍诏,唐朝前期云南地区的一个重要部落,是著名的六诏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魏宝山,彝族首领细奴逻在当地的推举下成为首领,因其位于六诏之南,又被称为南诏。在公元738年,皮逻阁完成了统一六诏的壮举,因在“破河蛮”战役中的功绩,他被封为“云南王”。次年,皮逻阁将都城迁至太和城(即现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