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有价值与尊严,而胡格诺战争却以神的名义践踏人性,造成生灵涂炭、国家分裂,自然让时人在蒙田的文字中找到了心灵的避难所。不过,如果没有1580年那次旅行,我们今天也许只能看到《随笔集》的前两卷。《旅行日记》表明,正是在1580年6月22日开始的那次历时一年半的旅行之后,蒙田回到城堡中才继续撰写《随笔...
蒙田二十多岁时,因为过度沉迷于阅读古代哲学家的作品,所以脑子里经常萦绕着这种忧郁的妄念。死亡是上古之人永不厌倦的课题,西塞罗以一句话漂亮地总结道:“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蒙田日后将把这个可怕的想法用作《随笔集》某一章的标题。 蒙田无法摆脱死亡的念头,而他也不想这么做,他仍然深受哲学家的影响。...
蒙田 作者:[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Montaigne 译者:舒昌善 出版年:2008-12 页数:174 定价:18.00 装帧:平装 丛书:茨威格人物传记 ISBN:9787108029782 豆瓣评分 8.5 701人评价 5星 37.7% 4星 47.6% 3星 14.4%
世人说蒙田自38岁回到自己的城堡,潜心写作,下定决心“为自己打工”,决定思考与自我有关的种种命题,并把无数的生活智慧写了下来。 蒙田就像一个端杯茶与你静坐谈心的友人,与蒙田交心,不必焚香沐浴、正襟危坐,只需跟随他随笔中简单朴素的文字,听他将生活的智...
于是,自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逝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蒙田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陆续写出了《蒙田随笔全集》这部百万字的宏篇巨著,为后世留下了极其“蒙田”式的“自画像”——《蒙田随笔全集》,《蒙田随笔全集》也是世界人文历史上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几百年的时间...
蒙田仅靠阅读、看看四周的事物、观察自己,就写成了一本书。他是业余者的守护神,是非天才中的天才……但讲下去实在太别扭了。闭上嘴,偷他的东西吧。 嗯,再讲一件事就好:我没办法写他,因为他是一个整体。他的各方面是融合在一起的,身体和心灵、理念和意象、物质和知觉、道德戒律和导致该戒律的具体环境因素—...
文:蒙田 图:维米尔 1.不让自己过于纵情欢乐 做人不应该疯狂追求情欲与利益。我年轻时爱情来得太快我就抵制,有意安排得不太愉快,以免沉湎其中,最后完全听从爱情的摆布。其他场合遇上精神过于亢奋时我也如法炮制。感到心像喝了酒似的跃跃欲试以求一醉时,我偏偏违反心意去做。我赶快逃避,不让自己过于纵情...
蒙田只是回避了烦杂的家常事务,实际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都听在耳里。他博览群书,反省、自思、内观,那时旧教徒以上帝的名义、以不同宗派为由任意杀戮对方,谁都高唱自己的信仰是唯一的真理,蒙田对这一切冷眼旁观,却提出令人深思的隽言:“我知道什么?”他认为一切主义与主张都是建立在个人偏见与信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