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图》卷,一幅穿越千年时光的艺术瑰宝,源自五代南唐董源之手,以细腻绢本为载体,设色雅致,纵展五十厘米之姿,横亘一百四十一厘四米之壮阔,宛若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静静诉说着江南的温婉与浩渺。此卷虽未钤盖董源亲笔款印,却凭借其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被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慧眼识珠,珍藏如命,并依据《...
董源(934至约962),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一作董元,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人,董源、李成、范宽史上并称北宋三大家,南唐主李璟时任北苑副使,故又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
五代南唐董源潇湘图卷全卷《潇湘图》是五代南唐董源创作的设色绢本山水画,该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潇湘图》中表现的是南方山水,图绘一片湖光,同样汇聚了大量作品集大全。/
【名称】五代董源潇湘图卷【类别】中国古画【年代】五代【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绢本,设色,纵:50cm,横:141.4cm。 董源(?—962),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五代南唐杰出画家。曾出仕南唐,擅画山水,多作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开创了江南山水画的新风貌。本幅无款印。引首有...
【周末图卷—五代 董源《潇湘图卷》】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董源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二水汇入洞庭湖,“潇湘”也泛指江南河湖密布的地区。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大片的水...
董其昌书法题跋董源潇湘图卷,故宫博物院藏。明朝董其昌得此图后视为至宝,并根据《宣和画谱》中的记载,定名为董源《潇湘图》,后入清宫内府收藏。五代董源《潇湘图卷》卷首董其昌行书题文释文:此卷余以丁酉六月得于长安,卷有文寿承题,董北苑字失其半,不知何图也。既展之,即定为潇湘图,盖宣和画谱所载,...
《潇湘图》卷,五代·南唐,董源作,绢本,设色,纵50厘米,横141.4厘米。画家在作水墨渲染时留出些许空白,营造云雾迷濛之感,山林深蔚,烟水微茫。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赋色鲜明,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
董其昌书法题跋董源潇湘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董其昌得此图后视为至宝,并根据《宣和画谱》中的记载,定名为董源《潇湘图》,后入清宫内府收藏。 五代董源《潇湘图卷》卷首董其昌行书题文释文: 此卷余以丁酉六月得于长安,卷有文寿承题,董北苑字失其半,不知何图也。既展之,即定为潇湘图,盖宣和画谱所载,而以...
《五代董源潇湘图卷》是董源的代表作品。作者以江南的平缓山峦为题材,取平远之景,江上有一轻舟飘来,江边的迎候者纷纷向前。中景坡脚画有大片密林,掩映着几家农舍;坡脚至江水间有数人拉网捕鱼,生机盎然。全…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百科 讨论 ...
五代·南唐 董源《潇湘图卷》绢本,设色 纵50厘米,横141.4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描绘的是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二水汇入洞庭湖之地区景色,又或者是江南河湖密布的地区景色。画面中,江岸滩涂平坦处,水草丰茂,一人侧身回首,二人同步并立,似前面的女子在催促后面的朋友,离她们不远处的沿江洲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