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朱英便创捐重修祖师庙、奎星阁、城皇庙,县太爷带头捐,绅商自然得跟上。有不少项目董朱英干脆就自己掏腰包,如捐俸为灵峰寺“筑基、树坊、凿泉、砌沼、建桥、修路”。路元升在《新开灵峰寺泉凿池建桥碑记》中说“(董朱英)偶过灵峰古寺,知寺僧饮水远三四里汲取,寺前田亩稍旱辄槁。候鸠工,向寺后凿山得...
绠短汲深(能力薄弱,难以胜任),殊虞蚊负(很担心力小任重),谨拟‘清慎勤’箴悬于内堂,庶触目惊心,不至日久懈弛尔!朱英并跋。”从这几句跋文里走出来的董朱英,是一个清醒、自觉、敬业、谨小慎微的
摘要: 董朱英(1708-?),本姓唐,字陶然,直隶文安籍,居嘉定城内。乾隆元年(1736)举人,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第三甲第二百一十四名进士。进士及第后,拟以知县用。但不知为何,到了乾隆十六年(1751),才有机会补湖南宝应府新宁县知县之缺。这年,董朱英四十三岁。但是,不知为何,未赴任。
· [乾隆]毕节县志八卷(清)董朱英 (清)路元升纂修 清刻本PDF 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本[乾隆]毕节县志八卷(清)董朱英 (清)路元升纂修 清刻本PDF 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
董朱英“清慎勤”三字官箴 董朱英是老毕节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知县。乾隆二十二年(1757),他因为政绩考核为贵州全省官员第一名——“治行最贵州”,从七品知县被擢升为京城从五品礼部员外郎。 未雨绸缪 悬三箴于内堂 董朱英(1708—?),字陶然,本姓唐,原籍江南太仓州嘉定县,改籍顺天府直隶文安(今河北省廊坊市...
董朱英虽然只是个七品县令,而且还是在贵州这种穷地方,但是养廉银也是十倍起跳的,每年都有500两。这就非常可观了。一年工资就可以在北京买五套房子。 清朝贵州是化外之地,普遍很穷,毕节县作为穷乡僻壤,每年上缴朝廷的税银不超过50两!也就是说整个毕节县上缴朝廷的税赋,还不够给县令一个人发工资。 一个边陲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