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果突破了光学成像手段中衍射极限的瓶颈,将具有化学识别能力的空间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nm水平,使单分子尺度的化学识别成为现实,对于了解微观世界,特别是微观催化反应机制、分子纳米器件的微观构造,以及包括DNA测序在内的高分辨生物分子成像,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也为研究单分子非线性光学和光化学...
探寻单分子的秘密——记中科大董振超教授研究小组 分子间的能量传递,是维系生命及其演化的重要方式。日前,中科大董振超教授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为分子间能量传递“拍照”,成果3月31日刊发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引发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然 发布者:安徽省科技厅û...
董振超,男,现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单分子物理与化学研究部主任。1983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1986年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1990年在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1992年到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Ames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随后于1996年到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是一种获取表面物种分子结构信息的强大表征方法,具有显著的信号增强特性,检测灵敏度可达到单分子水平,是物理、化学、生物、材料以及环境科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SERS增强机制通常分为两种:局域等离激元场激发产生的物理增强以及分子–金属之间电荷转移诱导的化学增...
董振超,男,福建省安溪湖头镇人,博士,先后被聘为主任研究官、主干研究员、子课题负责人。2004年4月起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物经历 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1987年获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