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董帆教授团队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连续发表2篇关于光电催化NOx绿色合成氨研究成果。 论文1.Dynamic in situ...
近日,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下,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董帆教授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Insight into the Overlooked Photochemical Decomposition of Atmospheric S...
电子科技大学董帆 制备了具有暴露(111)表面的Cu纳米片,显示出371.89 μmol cm -2 h -1 (流动池)的NO-NH 3 产率和93.19±1.99%的最高FE(H型池)。随着流动池的发展,NO转化率提高到目前的最高值63.74%。相关工作以“ Identification of Cu(111) as Superior Active Sites for Electrocatalytic NO Reduction...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董帆团队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体面的原位重建Cu2O微粒,以探究其对CH4形成的选择性方面的影响。 实验结果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对于CH4形成的选择性起着关键作用的是Cu2O/Cu界面,而不是原位重建的Cu2O微粒的初始晶面。 在CO2RR的过程中,*CO质子化生成*CHO是CO2转化为CH4的决速步(RLS),它...
3月1日,我校基础与前沿研究院董帆教授团队在国际化学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最新研究成果“Insights into Dynamic Surface Bromide Sites in Bi4O5Br2 for Sustainable N2 Photofixation”。这也是该团队继今年1月...
晶面可控、稳定性较高的Cu2O微粒被认为是阐明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机理的良好平台。近日,电子科技大学董帆教授报道了将原位拉曼光谱和原位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SEIRAS)相结合,分别对Cu2O晶体不同表面的化学态和反应中间体进行了识别和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