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根据董宜笃提供的线索,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和人类学教授美国人葛维汉和馆员林名钧组成考古队,并报经省政府教育厅同意,在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下,对月亮湾一带进行发掘。三星堆遗址就此开始浮现在世人面前,一经现世便震惊了世界,董宜笃的热心奔走对揭开三星堆的奥秘做出了重大贡献。 董宜笃之所以能够及...
就在三星堆面临被毁掉的危险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英国牧师董宜笃。他第一眼看到这些文物时,就意识到它们非同寻常,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董宜笃立即找到当地驻军陶宗伯旅长,要求保护这些失散的文物。陶旅长答应了董宜笃的请求,几天后带回了5件玉石器交给董宜笃。🏃♀️ 董宜笃的紧急行动董宜笃带着这些珍...
也正是从陶宗伯那里,正在 汉州(广汉)传教的英国圣公会传教士 董宜笃(V.H. Donnithorne)得到了三星堆文物的部分实物。 最初,董宜笃只是听闻了一些传言,“1931年春,我听到当地群众的议论,离此地(广汉)不远,发掘出石刀和石璧。后来又获知,农民在挖水洞时,又出现许多器物,可是都分送给乡邻和亲友。” 董宜笃也...
最终他的墓地照片证实,这个Vyvyan Henry Donnithorne正是在三星堆发现中有着重要作用的董宜笃。 或许因为在中国生活的时间久,有了感情,他的墓碑上是英文,而墓圹上写的却是“董宜笃牧师 夫人合墓”。 根据体型和面部特征判断,1934年华西大学对三星堆遗址进行首次勘察时,这张照片中右侧第二人可能是董宜笃。 按照“...
在三星堆博物馆的参观中,有一个文物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一块巨大的中空石壁上刻有现代化的汉字:“燕三太”。据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这些字是在1929年春,由一个叫燕道诚的农民和他的儿子在田里发现的。他们挖出了一堆石环,其中包括玉圈、石珠和石璧。 - 子叶的文博随记于
一对英国父女早在一百年前便跟四川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就是英国人董宜笃,英文名维维安·亨利·唐尼桑(Vyvyan Henry Donnithorne)和他的女儿董育德,英文名奥黛丽·唐尼桑(Audrey Donnithrone)。 1922年11月27日,一名英国女婴在四川省三台县仁慈医院出生。这名女婴面容娇好,白皙的皮肤,透出几许红润,胖㬿㬿...
早在一百年前,一对英国父女便与四川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就是英国人董宜笃,英文名维维安·亨利·唐尼桑和他的女儿董育德,英文名奥黛丽·唐尼桑。 1922年11月27日,一名英国女婴在四川省三台县仁慈医院出生。这名女婴面容娇好,白皙的皮肤,透出几许红润,胖㬿㬿的个头,十分惹人喜爱。父母为她取了一个中国名...
一对英国父女早在一百年前便跟四川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就是英国人董宜笃,英文名维维安·亨利·唐尼桑(Vyvyan Henry Donnithorne)和他的女儿董育德,英文名奥黛丽·唐尼桑(Audrey Donnithrone)。 1922年11月27日,一名英国女婴在四川省三台县仁慈医院出生。这名女婴面容娇好,白皙的皮肤,透出几许红润,胖㬿㬿...
三星堆遗址是1931年英国牧师董宜笃(V.H.Donnithorne)在广汉获悉当地农民燕道诚因车水溉田挖出石壁、玉璋、玉琮、玉壁等一大批玉石器而被发现的。 在《三星堆文化的发现》一文中,也有类似内容——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