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大喜,这个王美人的儿子比皇帝聪颖多了,于是就有了废掉皇帝,改立刘协的心思。董卓为什么要这么做。须知,这么做,肯定会引发朝廷内部大乱斗,他何必冒险这么干呢?刘协因为没妈,是汉灵帝的母亲董老太后养大的。如果刘协当皇帝,那等于是董太后的孙子。而董卓也姓董,想办法总能划成董太后的亲戚。那么,作为...
可以肯定的是:董卓是袁绍引来的,袁绍指名道姓让何进召董卓进京,有其重要的政治目的,甚至袁绍与董卓私下还有某种协议,袁绍就是故意挑起外戚(何进)与宦官(十常侍)之间的斗争,让他们自相残杀,然后自己再来坐收渔翁之利。二、董卓进京前朝廷的兵权分布 汉灵帝晚期设置了西园八校尉,以蹇硕为首,其余校尉还有...
当时天气渐热,董卓一向身体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尸体的官吏便作了一个大灯捻,放在董卓的肚脐上点燃,从晚上烧到天亮,就这样一连烧了几天。 受过董卓迫害的袁氏家族的门生们,把已被斩碎的董卓尸体收拢起来,焚烧成灰,所撤在大路上。 董卓自以为“坚不可摧”、“固若金汤”的郿坞,从里面搜出来黄金二、三万斤...
在洛阳几大势力两败俱伤之际,董卓进京了,董卓进京的时机很好,他虽然只带了五千人,但一跃成为洛阳第一大的势力,袁绍、袁术、吴匡等人势力都不如董卓,虽然洛阳所有军队加起来比董卓的军队多,但是洛阳城内的势力都是一盘散沙,董卓作为势力最大的一支,有着先天的优势,这是董卓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董卓手中有...
董卓进京仅有三千兵马,为何能迅速控制朝政?这粗蛮军阀权诈过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位粗蛮的军阀,带着仅仅三千兵马,踏入了京城的边缘。他的名字,史书上记载为董卓,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深一笔的人物。在汉末的乱世之中,他如何能够迅速地控制朝政,成为了后世无数人探究的谜题。董卓,一个以粗暴著称...
不过这也不是董卓一家之事,汉末大乱各地军阀都已崛起,否则不会日后的讨董联盟能够瞬间出现一十八路诸侯。机会确实来了,中央宦官与士族的斗争已经白热化状态,大将军何进命令董卓进京诛杀宦官,董卓正愁没有什么军事行动能安抚手下的部队,如果这次出兵立功还能讨得一笔封赏,分给众将士,董卓兴致勃勃就带着五千人开...
我认为就召董卓进京这件事,说袁绍犯傻,出了个馊主意有点贬低他;而如果认为整个189年的洛阳大乱斗是袁绍一手策动的,又有点抬高他了。袁绍有家世、有能力,但也有他的缺陷,他肯定不傻,但也算不上一个聪明的人。回到具体事件来分析,站在袁绍的立场考虑,袁绍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们从头捋一捋袁绍在诛宦官之前...
董卓之所以让天下人惧怕,个人的军事能力倒是其次,毕竟说到打仗能力,他在皇甫嵩面前就是个弟弟。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掌握了当时东汉最强的军事力量。首先明确一点,董卓进京前的身份并不是凉州刺史。恒灵二帝期间,他先后担任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东中郎将、中郎将等职务,活跃在对付西羌、韩遂、黄巾军等...
一、董卓进京 189年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继位,外戚何进辅政。何进与贵族官僚袁绍合谋诛杀宦官。何太后不肯下诏诛杀宦官,于是何进、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得知,立即动身。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考证:范书《董卓列传》:而太后不许,乃私呼(董)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卓得...
《董卓进京:三千兵马掌控朝政与收服吕布之谜》一、董卓进京的背景与初期局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何进作为外戚,企图诛杀宦官,却因决策失误,引狼入室,召董卓进京。董卓当时所带兵马仅有三千步骑兵,而京城内有御林军,从兵力对比上看,董卓似乎并不占优势。董卓深知自身兵力单薄可能带来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