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之乱,指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至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入朝后,从中央到地方,发生的一系列变乱,最终为东汉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董卓之乱的始作俑者是袁绍,据《后汉书》: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何进是当时的大将军,在袁绍的劝说下要除掉以“十常侍”为...
何进权衡之下,同意了袁绍的建议,最终他选中了率领军队在上任途中的董卓,于是下诏命董卓率军转向洛阳。儒家中坚分子郑泰和卢植都劝何进不可将董卓当作外援,然而何进置若罔闻。此时董卓军队正驻扎在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距离洛阳不过300多里。董卓立即下令急行军渡过黄河,数天即到达距离洛阳不到200里的渑池(...
”这是蔡文姬《悲愤诗》对于董卓之乱的描述,说的就是西凉兵把社祭(古代聚会)中所有男人杀掉,头挂在抢来的车子上,女人则用车拉着回军营的场景。这只是董卓之乱其中一个很小的场景,董卓之乱的残暴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受残害的百姓不计其数,洛阳、长安两大古都变得残破不堪,洛阳两百里之内不见炊烟,长安两年内不...
一根沉重的稻草——董卓之乱 中平六年(189)四月,汉灵帝死。皇子刘辩嗣位,是为少帝。少帝年仅十四岁,何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外戚开始把持朝政。何进对汉灵帝以来的宦官专权十分不满,他暗中计划杀掉把持五营校尉军的宦官头子蹇硕,清除宦官势力。为增强力量,他拉拢重用声势显赫的...
所以,袁绍的逃跑,也可以算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但是他这一跑所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的,东汉政局由此发生转变,驱赶董卓发起的各路诸侯讨伐战,为军阀割据的三国乱世拉开了大幕。从历史责任的角度上来看,董卓之乱,袁绍负有一半的责任,那么另一半该归咎于谁呢?皇宫深处的权力之争 西晋帝王司马炎死后,将皇位...
最后,一些袁家故吏门生因对董卓怨恨至深,把他那已被剁碎的尸体,收集起来,一把火给烧了,骨灰一顿乱撒,这就是真正的挫骨扬灰。多行不义必自毙,作恶多端的董卓落得个如此下场,也算是他的报应。善恶终有报,时候一到,该你遭的报应你怎么也躲不了。简单解读一下董卓之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我们...
太监们和士大夫阶层河蚌相争,最终董卓得利,摘得了最后的胜利果实。控制了最高权力中枢以后的董卓究竟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董卓之乱会成为压垮东汉的最后一棵稻草?今天我们就解开这个谜团。董卓其人 董卓祖籍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这里是少数民族羌族聚居区。董卓自小狂放不羁,经常在羌族人的地盘...
最后啊,有一些袁家以前的下属和学生,他们对董卓那是恨得不行,就把董卓已经被砍碎的尸首给收拢起来,放了一把火给烧了,然后把骨灰到处乱撒,这才叫真正的挫骨扬灰呢!那董卓作恶多端,多行不义,他落得这般下场,那就是他的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一到,他该遭的报应,那是想躲也躲不掉的!...
这是因为在涼州军阀董卓扶持下登基的东汉最后一个皇帝一一汉献帝,虽然继续做了三十年名义上的天子,实际上朝廷政令不出宫门,连他本人也自始至终操纵在大大小小的军阀手里,名存实亡,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了。而由董卓进京专权引起长达6年之久的社会动乱,历史家们谓之为″董卓之乱″。 一,"董卓之乱"的起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