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凶残无道,激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人们无比憎恨他。当时长安城中流传着一首民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即“董”字,十日卜即“卓”字,意为董卓快些死去。许多公卿大臣都想除掉董卓。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尚书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人也密谋杀掉董卓。吕布自帮助董卓杀了丁原后,...
太监们和士大夫阶层河蚌相争,最终董卓得利,摘得了最后的胜利果实。控制了最高权力中枢以后的董卓究竟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董卓之乱会成为压垮东汉的最后一棵稻草?今天我们就解开这个谜团。董卓其人 董卓祖籍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这里是少数民族羌族聚居区。董卓自小狂放不羁,经常在羌族人的地盘游...
董卓之乱,指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至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入朝后,从中央到地方,发生的一系列变乱,最终为东汉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董卓之乱的始作俑者是袁绍,据《后汉书》: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何进是当时的大将军,在袁绍的劝说下要除掉以“十常侍”为...
所以,袁绍的逃跑,也可以算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但是他这一跑所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的,东汉政局由此发生转变,驱赶董卓发起的各路诸侯讨伐战,为军阀割据的三国乱世拉开了大幕。从历史责任的角度上来看,董卓之乱,袁绍负有一半的责任,那么另一半该归咎于谁呢?皇宫深处的权力之争 西晋帝王司马炎死后,将皇位...
最后,一些袁家故吏门生因对董卓怨恨至深,把他那已被剁碎的尸体,收集起来,一把火给烧了,骨灰一顿乱撒,这就是真正的挫骨扬灰。多行不义必自毙,作恶多端的董卓落得个如此下场,也算是他的报应。善恶终有报,时候一到,该你遭的报应你怎么也躲不了。简单解读一下董卓之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我们...
简单解读一下董卓之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各种各样的约束之下。比如我们在公司上班,就会受领导和制度的约束,领导有通情达理的,也有专制霸道的,制度有科学合理的,也有不通人情的。所以,咱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吐槽,说那些规矩和制度这不好、那不好。但其实大家明白,不管好秩序还是坏秩序,至少都比...
董卓之乱的结局并非简单的胜负之分,而是整个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开端。随着董卓被刺杀,虽然关东联军一度获得胜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为复杂的权力斗争。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导致了更为混乱的局面,最终演变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段迷雾重重的历史中,董卓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而又阴暗的星星,闪耀着复杂的光芒。透过...
基于这一点,袁绍才会权衡利弊,让董卓等凉州武人入京。然而机关算尽的袁绍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凉州人不仅憎恨宦官,同时对朝廷也没有什么认同感,与关东豪族更没有共同语言。而这样的“千虑一失”,最终造成了董卓之乱的发生。 董卓与关东豪族的血斗 原本,袁绍想利用董卓铲除宦官。但在董卓进军的过程中,形势却发生了...
董卓之乱不仅是东汉末年的一场权力斗争,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直接导致了三国时期的到来,也为后来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的开端:董卓之乱后,东汉王朝的权威彻底崩溃,各地诸侯纷纷割席断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历史教训:董卓之乱揭示了权力集中与暴政的危害,成为后世统治者的重要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