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弹劾,严嵩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立即向嘉靖帝密报,说这是一次针对自己有预谋、有组织的诬陷,更是直言背后主使者就是徐阶。他的理由很简单,董传策与徐阶乃松江府同乡,而张翀、吴时来则是徐阶的学生,董传策与张翀又同在刑部任职,吴时来则曾在松江任职,几人之间不可能没有串联。对严嵩极为宠信的嘉靖帝信以为...
董传策尤其爱游青山(今青秀山),曾请石匠为一眼泉水凿出水口。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南宁郡守方瑜、左江兵备巡道佥事徐浦敬仰董传策,将该泉命名为“董泉”,泉上一小亭命名为“董泉亭”,并在亭下筑台砌池,池中植莲,在亭上方远处筑观景台,分别命名为青莲池和白云台。董传策漫游大半个广西,在广西撰写纪游诗近80...
徐阶当时为柱国、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领吏部尚书,那时的嘉靖帝渐渐亲近徐阶,疏远严嵩,而董传策三人都被徐阶看重,吴时来、张翀都是徐阶所主礼癸丑科进士,董传策则是徐阶的同乡。疑心病甚重的嘉靖帝遂将董传策三人下诏狱,百般拷问,三人誓死不承认。董传策后来就被贬去了南宁充军。明穆宗1567年继位后,立即纠...
董传策的书法 董传策作为明代中后期文人官员的代表,其书法艺术扎根于吴门书派传统又自成一格,笔锋间流淌着士大夫特有的精神气质。嘉靖三十七年因弹劾严嵩获罪流放广西的经历,使其书法呈现出独特的精神轨迹,既有庙堂之臣的端方劲挺,又蕴含贬谪文人的郁勃之气。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行书诗卷》可见其用笔方圆兼备,结字...
董传策是嘉靖年间的一位杰出进士,以下是对他的简介:基本信息:董传策,字原汉,号幼海,原籍南直隶华亭县,出生于嘉靖二十年,生卒年份不详。仕途经历:最初担任刑部主事。嘉靖三十七年,与同僚一起上书弹劾奸相严嵩,因触怒世宗被捕入狱,遭受严酷拷问,但并未屈服,最终被贬往南宁戍边。穆宗即位后,...
董传策 董传策(?~1579) 明代地方官员。字原汉,号幼海。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因上奏本弹劾大学士严嵩弄权营私,被嘉靖皇帝判为“诬告大臣”而下狱。三十七年,被贬谪南宁。隆庆元年(1567年),被朝廷召还,官复原职,后晋升郎中。五年,升大理卿、礼部右侍郎。
游白云精舍 其一 明· 董传策 七言律诗 青秀山中青秀好,白云台上白云遥。 乾坤万里东海折,沧屿三秋北望劳。 自笑羁栖过狄辙,谁怜濩落类庄瓢。 达观好揽瀛寰胜,漫向风烟怅寂寥。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南宁府部其二 七言律诗 江流林霭乱城隈,万叠苍然入望来。 铜柱瘴生青海戍,银横秋断白云台。
在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董氏家族中的董传策(字原汉,号幼海)以进士的身份崭露头角。他因勇敢揭露奸相严嵩的罪行,不幸遭受迫害,经历生死后被发配广西南宁。他的事迹被文学作品所铭记,如《鸣凤记》和《绿野仙踪》,民间也流传着他的传说。当时,严嵩因嘉靖帝的信任而权倾一时,但其专权导致...
明朝嘉靖年间,严嵩专权,朝堂上下乌烟瘴气。严嵩凭借着皇帝的宠信,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将朝政玩弄于股掌之间。而董传策,时任刑部主事,一介清流,心怀家国,实在看不惯严嵩的所作所为,决意挺身而出。 他精心搜集证据,弹劾严嵩六大罪状。其一,严嵩父子操纵官员任免,卖官鬻爵,将朝廷官职明码标价,使得真正有才能之人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