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 9 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参与的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的刘世明教授、刘少军副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雳教授共同通讯的一项发表在Bioactive Materials上的研究「Identification of endothelial protei...
葛均波院士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获白求恩奖章,2019年获国际心血管创新大会(ICI)终身成就奖,2021年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 葛均波院士首次发现心肌桥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性...
“其实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以动脉粥样硬 化为主的疾病,70%—80%的概率可以预防。” 葛均波院士说,心血管疾病和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日常饮食要坚持少盐少油、多吃蔬果。葛均波院士讲了个趣事:“我有次去安徽的九华山,那里的方丈患有高血压,大家都觉 得奇怪,庙里应该吃得清淡,怎会患上高血压呢?后来方丈...
葛均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心脏病学研究专家之一、“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之父”。一说到他,就不得不提起他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的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正是这一发现让心肌桥的检出率一下子提高到了95%以上,为无数患者的尽早治疗保驾护航。葛均波院士还创造了多...
葛均波院士: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医学在研究和治疗血管疾病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血管疾病长期以来被分散在多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内,各个学科往往独立进行研究,这种分散的研究模式限制了我们对血管疾病本质的深入探究,同时也阻碍了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回望2018年,首本泛血管医学书籍《泛血管...
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不唯书、不唯上,保留一份天真 上观:作为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创新学院的院长,您会给学员们讲些什么内容?葛均波:在第一堂课上,我会跟学员们讲医学史上那些“离经叛道”的创新故事。医生除了传承既有的知识...
葛均波用最新款的AR+VR头戴式混合现实设备并进入虚拟诊室,远程连线为患者进行诊断。主办方供图 “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预测,在不远的将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可以达到非常智能的程度。”2024年6月28日,第十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4)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 2024)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者葛均波,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博导,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在冠状动脉(冠脉)腔内影像诊断、复杂介入诊疗技术创新、新型器械研发和心血管危重症救治体系...
葛均波院士带领团队对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新华社)『教科书上的东西不一定正确』我认为,一个外科医生的创新,应该是基于临床需求、最终为临床服务并经得起临床实践检验的创新。举个例子。2005年之前,心脏支架手术的成功率不高,即使是高手,也只有60%左右的成功率,新手就更低了。于是,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