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相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 意思是说诸葛亮丞相在的时候,没有觉得他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但是自从诸葛亮死了以后,再也见不到能比得上他的了。 这句话出自梁殷芸《殷芸小说》。 卷六吴蜀人 桓宣武征蜀,犹见诸葛亮时小吏,年百余岁。桓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意颇欲自矜。答曰:“葛公在时,...
东晋时的宰相桓温去了蜀地,问当地的老人,“诸葛丞相今与谁比?”而老人的回答堪称典范,他说“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意思是说,诸葛丞相在的时候,并不觉得他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但自他死后,却觉得没有能与之相比的人!诸葛亮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老人按自己年龄算,未必真...
实际上,自诸葛亮殁后百年,大臣自立者前后相继,你一旦稍露一点“君可自取”,他就真自取。 回头看,诸葛亮已经得到授权,“君可自取”;又开府、录尚书事,掌握一切。 但到死也不过武侯而已,清贫简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谓:行君事而国人不疑。 不见其比。 那位老人说葛公在时亦不觉异,其实也正常:诸葛亮做事...
诸葛亮当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做实事,未必是为了让千秋铭记;因为做事务实,所以活着时没那么特异。 但诸葛亮逝世几十年后,陈寿说百姓歌思;他逝后百年,老人追忆说不见其比。 至今近一千八百年了。终于今时今日,公元3世纪到4世纪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不一定人人知道;但实在做事的诸葛亮,大家还记得。 历史微妙的玩笑。
不见其比。 那位老人说葛公在时亦不觉异,其实也正常:诸葛亮做事风格却极实在。 法令严明赏罚有信,安静坚重不动如山进退如风。营垒圊溷籓篱障塞,建设桥梁道路,所谓“亮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非求近速者也”。 是做事情的人。 诸葛亮当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做事,未必是为了让千秋铭记。
“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 起因是东晋桓温去了蜀地,问起一个老人,“诸葛丞相今与谁比?” 老人自己按年龄算,未必真经历了诸葛亮时代;但“诸葛亮在时没觉得多特异,诸葛亮逝后看到现在没人可比”,如此回答,明夸诸葛亮,暗否了桓温。
葛公在世,未觉异样,自公逝世后,无人可比。东晋桓温问蜀地老人,诸葛亮之才,与当代何者相匹。老人虽非诸葛亮时代亲历者,却言无人可比。此语暗讽桓温时代之人物,以夸诸葛亮,贬桓温。桓温雄才大略,然情感复杂,既欣赏刘琨之守北方,又对王敦之不闹事心生敬意,后感叹王敦之墓可人。自感若无作为...
“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 起因是东晋桓温去了蜀地,问起一个老人,“诸葛丞相今与谁比?” 老人自己按年龄算,未必真经历了诸葛亮时代;但“诸葛亮在时没觉得多特异,诸葛亮逝后看到现在没人可比”,如此回答,明夸诸葛亮,暗否了桓温。
裴松之道:“诸葛公流芳百余年,众人敬仰,正是终其一生,都在秉承至理;昔日桓温征蜀时,问时年百余岁的荀恪,‘如今与谁可类比诸葛丞相?’荀恪回答,‘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刘祎听闻此言,似有醍醐灌顶之意。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是其在世在职期间,所有人都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顺理成...
“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殁后,不见其比。” 东晋桓温问一个蜀地老人,“诸葛丞相今谁与比?” 老人自己按年龄算,未必真经历了诸葛亮时代;但还是说了不见其比。 如此回答,明夸诸葛亮,暗否了桓温时代,百来年的人物。 譬如桓温,固然当时雄略奇才,却又有点矛盾,有点情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