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洞位于落笔峰东面岩壁之下,洞口125米,宽9米,深16米,在洞顶的最高处垂吊着两根形如悬笔的钟乳石。“落笔”之名便由此而来。 《正德琼台志》也对“落笔”有详细描述:“人其中,有二石,形如悬笔,笔水滴不断。”落笔洞周围的老百姓说:传说这两...
落笔洞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表示,落笔洞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成果,对研究海南岛古地理、古气候、古动物和古人类的演变、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洞顶的原型造型,像极了我们今天家装客厅的吊顶,不知是天造地设,鬼斧神工还是有人为之。洞壁...
落笔洞遗址在三亚市吉阳区落笔村良坎坡落笔峰南侧岩壁下,去之前就知道这里并不开放,但仍然想碰碰运气,哪怕航拍一下也可以。所以绕行了十几公里,来到三亚学院门口保安处打听,知道了大体位置,并将车停在落笔村村口,遗址所在的园子是进不去的,拿出无人机连接好,才发现又是禁飞区。其实落笔洞也没什么可看的...
或许就在这个时期,落笔洞人与华南虎等内陆动物一同穿越了这座“陆桥”,踏上了海南岛的土地。清晨时分,热带雨林中的虫鸟鸣唱声此起彼伏。威武的华南虎在丛林中觅食,海南长臂猿在树梢间轻盈跳跃,亚洲象在雨林中悠然漫步。而那胆小的赤麂则小心翼翼地饮水,同时警惕地环顾四周。▲ 落笔洞人的生活场景 在落笔洞人猎...
纵观海南华侨发展史,琼侨人数呈逐步增长的趋势:19世纪上半叶,侨居海外的海南人累积达10多万人;至20世纪初,发展至50万至70万人;1940年时,有80万至100万人;1983年猛增至170多万人;到了1993年更是达到了306万人。虽然海南华侨总数屈居福建省和广东省之后,名列全国第三,但琼籍华人华侨与全省总人数(21世纪初海南...
今天去落笔洞,某种程度上刷新了我对海南历史文化的偏见。刚下完一场小雨,林间尚能感受到一股潮湿氤氲的气息。三亚夏日少雨,连日的高温,酷热难当,这场及时雨,像是落笔洞人对于我们发出的友好邀约。去往落笔洞的是一条山间小径,曲径通幽,山间的花草树木也和平日所见不同,步行约十分钟,抬头便见一处岩壁,高达...
在海南岛的热带丛林中,隐藏着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三亚落笔洞。这个位于三亚河流域的遗址,不仅是海南岛发现最早的人类遗骨和活动遗迹之一,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落笔洞的名字来源于元代至元癸未年(公元1283年),成吉思汗的曾孙维山云从龙在此题写的“落笔洞”三字。洞内曾有僧人坐化,明代诗人...
】三亚落笔洞史前文化遗址,正式发掘于20世纪90年代初。考古发现十分丰富,还出土了人类化石:13枚牙齿和1块距骨。经碳十四测定,“落笔洞人”生存年代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是我们迄今为止所知道的三亚地区最早的居民。神秘的远古先民如何来到这天涯绝地?他们究竟从何而来?何时而来?为何而来?O网页链接 ...
三亚落笔洞是镶嵌在南中国的一颗璀璨明珠,将海南岛人类文明史至少定格于约一万年前。 落笔洞位于吉阳区北部的印山,石灰岩溶洞中蕴藏着我国最南的热带地区旧石器人类活动遗址,出土大量雷公墨玻璃陨石石器。 落笔洞经1992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丰富的人类活动文化遗存,石器数量大、种类多,其中玻璃陨石质石器达39件之多,包括砍...
落笔洞坐落于三亚市荔枝沟镇境内,距三亚市区约15公里。山洞位于印岭的一座奇特独秀的小山峰上,为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口高约12米,宽9米,深18米,洞顶逐渐升高约22米,洞内面积:140平方米。洞的中央,原有两根钟乳垂吊,形如巨笔悬空。 传说古时笔尖水滴不断,人若能手接此水,便会文思敏捷,挥笔成章,或发财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