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释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出自唐代杜甫的《后出塞五首》 解释: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赏析:此句苍劲雄浑,气势磅礴,描写了黄昏时候的军营风光,既有色彩的描绘,又有声音的渲染,可谓有声有色,又带着几分悲壮的色彩,边塞之豪气扑面而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字词解释: 东门营: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后出塞五首·其二》,全诗如下: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战场景象和士兵们的英勇姿态,其中“落日照大...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唐代杜甫的《后出塞五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说说“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出自哪里?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示例:出自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马鸣风萧萧”是描写塞外高原古战场惨烈悲壮的句子,更是杜甫这首诗中的点睛之笔。
【题目】《后出塞五首(其二)》杜甫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