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是20世纪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文学作品以及社会活动深深影响了现代思想的发展。萨特不仅是哲学家,还以作家、剧作家和政治活动家的身份闻名,他的一生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经历和不拘一格的个性。早年生活与教育背景 萨特于1905年6月21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父亲...
萨特,握着烟斗的思想者,在阅读史上一度被誉为“中国80年代新一辈的精神初恋”。波伏瓦,萨特的终身伴侣,“女性圣经”《第二性》的作者。无疑,他们都是20世纪的智者。在45天的中国之旅中,他们参观了东北的重工业基地,见证了农村的扫盲、土改,还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对于新生的红色中国...
1955年萨特访华时所说的这句话高度凝练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情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伴随着他的一生。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年),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被誉为“20世纪人类的良心”。1955年11月2日《人民日报》刊...
萨特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命在旦夕,母亲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和病重的丈夫,也倒下了,奶水干了,萨特越来越瘦弱,还患了肠炎,病弱得奄奄一息。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的奶水彻底干了,不到9个月的萨特,被强行断奶,看着这样的萨特,祖父泪流满面,总觉得家里的香火就要断了。断奶后,萨特被寄养在一个...
瑞典文学院只好临时发出公告宣称:萨特的拒绝并不能改变诺贝尔奖颁赠的有效性,只是颁奖仪式无法举行。 诺奖官网信息,最后显示了萨特拒领。 多年后的一次对话中,萨特坦诚了自己对任何荣誉拒绝的内心想法—— 我的深层实在是超出荣誉的。这些荣誉是一些人给另一些人的,而给这荣誉的这些人,无论是给荣誉勋位还是...
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于1905年6月2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海军军官,但在萨特不到两岁时便去世,使得萨特的童年主要在外祖父母家度过。外祖父是一位语言学教授,家中丰富的藏书为萨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了他对文学和哲学的浓厚兴趣。 1915年,萨特考入亨利中学,学习...
这里有一个要点需要强调,萨特说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总是可以改变现状的自由,是否定只能如此、我别无选择的那种自由。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最突出的一个导向,就是呼唤人们面对存在的真相。存在的真相是什么呢?萨特说,存在就是虚无,存在先于本质。如果...
萨特超话 思想在我头脑里流过,或快或慢地,我不使任何东西留下来,我让它们自然地逝去。很多情景下,由于缺少借以依附的词句,我的思想始终是模模糊糊的,它们汇成一些含混的但很趣味的形体,互相贪婪地吞噬着,立刻我就把它们忘了。 û收藏 转发 评论 ñ2 c...
萨特认为,人的孤独感来源于对自我的陌生和疏离。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感到寂寞,说明他还没有学会和自己相处,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只有当我们学会和自己成为好朋友,才能在独处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3. “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他们的自由选择定义了他们的本质”萨特认为,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