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本艺术通史性著作,成书于唐朝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萧绎画《职贡图》的市迹:“梁元帝常画圣僧,武帝亲为作赞。任荆州刺史时,画《蕃客入朝图》,帝极称善。又画《职贡图》,并序外国贡献之事。”看来,梁武帝非常欣赏这个儿子的笔下功夫,而且萧绎也经常会为了父亲的要求去画一些特定题材的作品。《职贡...
萧绎是南朝梁代的著名画家,他不仅擅长人物画,而且风景画、鸟兽画也很擅长。可惜的是他所有的作品中,只有《职贡图》流传下来,而且也不完整。《职贡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部辟用外域职贡人物为作画题材的工笔人物卷轴画,也是现存最早的职贡图。该画纵25厘米,横198厘米(原为402.6cm),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关于《职贡图》中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职贡图”;梁元帝萧绎唯一存世作品;画作原本绘有25国使者形象,仅存12位;人物形象承袭魏晋风格;对研究南北朝的中外历史,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而《职贡图》便是传世唯一一件记于他名下的作品,张彦远所载,“任荆州刺史日,画蕃客入朝图,帝极称善”,或许就是指《职贡图》一作。 自题国使臣 有意思的是,从这卷《职贡图》之后,梁元帝的这一做法成为历朝历代争相效仿的对象,为了表现“万国来朝”的盛况,《职贡图》层出不穷。 其中,尤以乾隆时期的《皇清...
所谓《职贡图》,指的是我国处于封建国家时,外国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上层向中国皇帝进贡的纪实图画。据说萧绎曾画《番客入朝图》和《王会图》,已经失传,所以有人认为《番客入朝图》、《王会图》可能就是《职贡图》。 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子,当时南朝与各国友好相处,来朝贡的使臣不绝于途,而作为皇子的萧绎则有机会...
《职贡图》作者萧绎的父亲,正是以重视佛教发展而出名的梁武帝萧衍。加上当时的佛教寺庙本身,就是特定商贾的休息站和小额贷款中心,无疑对南梁保持对外交涉和国际影响力有很大作用。 龟兹是塔里木盆地北路的重要关口 第五位使者,是来自日本列岛的倭国人。当时的大和政权,已经控制了当今日本的半数领土。在文明发展水平...
下图为南朝时梁国萧绎的《职贡图》 (局部)。 该画为萧绎在荆州刺史任上,回京时目睹周边各番邦小国纷纷来朝贡的盛大场景后创作而成。该作品体现了C D) A.南北朝时期民族间交流交融 B.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各国认同 C.南朝加强对周边国家的管理 D.史料价值和艺术审美的结合 ...
南朝梁元帝萧绎(约508年—554年)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画家。他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聪慧好学,自幼爱作书画。当时南朝与各国友好相处,来朝贡的使臣不绝于途。萧绎《职贡图》,原图共三十五国使,如今只存十二使,并撰文述各国风情,以记起事。在南朝卷轴画无一存留的今天,这幅宋摹本无疑是研究、了解当时各国历史...
异质与差序:宋摹本萧绎《职贡图》中的使节形象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叶原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高丽 摘要:葛兆光等学者指出,历代《职贡图》以凸显周边诸国文化风俗相对于华夏社会的异质性为一重要宗旨。作为较忠实原版者,宋摹本萧绎《职贡图...
南朝梁元帝萧绎所绘《职贡图》(又名《番客人朝图》或《王会图》),画的是各边缘民族的代表向央王朝进贡,图中把中原的皇帝画得特别大,而外族人的使节很矮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凸显中原与周边民族种族上的差异B.体现中原王朝天下中心的世界观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绘画技艺D.反映了该时期民族交融的盛况【题目】#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