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让更多人觉得萧红是个不祥之人。萧红童年时期,祖母范氏对其最为刻薄,祖母是受重男轻女思想荼毒的人,所以她特别恨萧红。在《呼兰河传》中,萧红也提及祖母曾用针线扎过她的手指。就连萧红的父亲也对萧红极为憎恨,让人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萧红的祖父,待萧红甚好,祖父算是照亮萧红人生的那盏明灯和温暖的太阳。
萧红,原名张廼莹,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的呼兰县,父亲张廷举是一位有着深厚传统观念的人,而她的母亲则早早去世。萧红自小在父亲的冷漠中成长,家庭的温暖对她而言如同遥不可及的梦幻。她的第一段婚姻被父亲强行安排,与一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汪恩甲结合,萧红对此极为厌恶,心中暗自抗拒。1930年,求知的她在远房表...
从呼兰到香港,萧红一生都在漂泊,流浪已经成为她难以摆脱的宿命。但是,她的文字却又写尽了故乡的人生百态,仿佛从未离开过故乡。《呼兰河传》就是萧红心中的故乡。呼兰河传 呼兰河,二十世纪的一个东北小城,是萧红的故乡。那里不繁华,人也不多,萧红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个小城里那些普通人的故事。那里有萧红的童...
1942年1月22日上午10点,萧红病逝,享年31岁。1938年,萧红与端木蕻良在西安 萧红觉得自己命苦,是因为自己是女人被社会打压。可单从这三段感情来看,她的性格也并非独立女性,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依附于男人。这种性格与她童年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有继母打压虐待的经历有关。所以她的人生之所以这样悲凉,除了...
“40年前我觉得萧红经历很惨,那么早就死了,男人对她都不好,有很多故事可讲。现在再细细读她的生平,却能感觉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她忍受着生活中所有的苦难,却也留下了近百万字力透纸背的作品。 “满天星光...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人的不幸是自己造成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一生经历九曲回肠,不幸似乎成了她的宿命。 一 1911年农历端午节,萧红(原名张乃莹)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县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张庭举担任过黑龙江省教育厅秘书长等职,但却是个思想上极为保守的封建...
小时候的萧红,机灵外向。上树下河,与鸟蝶鱼虫为伴。人也聪明。早早就把伯父书房里的古书翻遍,且过目不忘。常被伯父夸奖。但母亲姜玉兰从未正眼看过这个女儿。她忙着怀忙着生,直到生下两个弟弟,对萧红彻底不管不顾了。图:四岁的萧红和母亲姜玉兰 族中的哥哥弟弟,嫉妒她欺负她。“你聪明能当个什么用...
而萧红是寂寞的,她的童年寂寞,她的情感寂寞,她在香港也是寂寞的。身怀六甲时被未婚夫抛弃,和真心相爱的萧军又出现感情危机而分手,最后流落到香港,客死他乡。萧红和萧军 身在异乡,她说,想那门前的蒿草,想后园里开着的茄子色的小花,黄瓜爬上了架。她写的《呼兰河传》,写尽自己儿时的经历,和家里形形...
萧红祖籍黑龙江,出生于清政府灭亡的1911年,学名张秀环,最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在短暂的一生中,萧红才华横溢,笔耕不断,被后界学者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涌现出来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其他为张爱玲,石评梅,吕碧城),萧红以思维的细密、情感的细腻,独具慧眼的审美倾向,别具一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