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惜才的曾国藩见萧穆青年才俊,学识渊博,便将他安置在上海制造局附设的翻译馆供职,负责润饰编译出来的新书。此后,萧穆居馆三十余年著书不倦,先后著有《敬孚类稿》十六卷。该书辞章佳美,内容丰富,记事善于提要,说理巧于钩玄。另著有《违碍书籍目录》及所校《古文辞类纂》等,亦名冠...
曾国藩在评价萧穆时说:“桐城萧穆,今之读书种子也。”曾国藩本人就是一代大儒,他的幕府里,满腹经纶的文人学士多不胜数,他为什么会对连举人也未考上的萧穆作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在了解了萧穆的求学与治学精神之后,笔者才确信,曾国藩此言不虚。 萧穆,字敬孚,又作敬父...
深入探寻萧穆的求学与治学之路后,我们不难发现,曾国藩的赞誉实至名归。萧穆,字敬孚,亦作敬父、敬敷,是清末杰出的藏书家与文献学家。其家族原姓陈,元末自徽州婺源迁至枞阳会宫,后因入赘萧氏而改姓。在清乾隆年间,萧氏家族迁居至桐城汤家沟东十五里的钱氏小墩(今枞阳横埠镇孙岗村),萧穆便诞生于此。...
萧穆,原字敬甫,以“甫”字太熟改为“敬敷”,同县汪毅山以“敷”亦熟,改为“孚”,后以“敬孚”字行世,桐城东乡钱氏小墩(今属枞阳县)人,诸生。萧穆生于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八月初六日子时,卒于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七月十九日午时,是晚清著名文献学家,也是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一生致力于文献整理事业。
萧穆(1834—1904),字敬孚,一字敬甫,桐城人。萧穆幼时家境极贫寒,父亲无钱供他读书而命他放牛。聪颖好学的萧穆体谅父亲的苦衷,他一面放牛,一面抽空到村头私塾的窗外、门外偷听学童读书。有时因偷听时间过长,耽误放牛,父亲发现后就对他拳打脚踢。但他每次挨打后仍痴迷不改。塾师见他智力非凡,且记忆力又强,过...
敬甫,一字敬孚 籍贯 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 1835 去世日期 1904 代表作品 《敬孚类稿》 安徽桐城人。家贫务农,无暇求学,然其性喜读书,常常潜入私塾听课,询章问句。稍长,求教于名贤。得刘大櫆《唐宋八家文选》,熟读其文及刘氏批注,始悟得古文义法。萧穆初受业于朱道文,读经史,致力于古文。留心朝章国故,注意网罗...
萧穆,清末的著名藏书家和文学家,字敬甫,一字敬孚,桐城派后期的才子,出生于今枞阳横埠乡的一个务农家庭。尽管幼时学业因父亲的农事严苛而受限,但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常潜入私塾听课,向名流学者请教。当太平军占领安庆及桐城时,许多藏书散落,萧穆借此机会搜集了一些珍贵的图籍,其中刘大櫆评选的《...
萧穆(1835—1904),字敬孚,桐城人,清代著名文献学家。 萧穆之父为地方富户的管家,其家并不富裕。幼时父亲督其放牛,萧穆不从,常受杖责。一心读书的萧穆,跑到东家私学窗下偷听,家人无可奈何,在其九岁时供其入学。萧穆读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每外出,手提一篮,内存数书——乡人见而耻笑,以为“怪物”。
萧穆(1835-1904),字敬孚,安徽桐城人。师事文汉光、方宗诚和徐宗亮,受古文法。得曾国藩、李鸿章提携,谋职上海广方言馆达三十余年,多与当时公卿名流相交游。 他是桐城 派三百年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学家,精于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平生校刊书籍900余种。黎庶昌刻《古逸丛书》、吴汝纶刻《历朝诗约选》、李承渊...
当当墨渊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敬孚类稿 (清)萧穆 撰;项纯文 点校 著作》。最新《敬孚类稿 (清)萧穆 撰;项纯文 点校 著作》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敬孚类稿 (清)萧穆 撰;项纯文 点校 著作》,就上当当墨渊图书专营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