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超话 【读一点书|萧欣浩《屋邨寻味记》:细味香港屋邨人情滋味】香港饮食文化研究者萧欣浩著作《屋邨寻味记》汇集多年前他在屋邨长大所累积的经验,既为本地独特的饮食文化留下一些记录,也有抒发对香港饮食越趋商业化、缺乏个性的看法。全书共分五章,分别是茶餐厅、大牌档、街市、零食店和茶楼,每章皆以该...
饮食作为人类的生存基本,一向备受重视,除文献典籍记载以外,甲骨文中亦存有与饮食相关的线索。以甲骨文为研究现象,尝试以饮食作切入口,借以探讨商代人民的烹食方法,了解殷商时期烹食文化的源流。 著录项 来源 《美食研究》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作者 萧欣浩; 作者单位 岭南大学中文系; 原文格式 ...
【推广香港饮食文化,一窥屋邨温馨人情滋味】 香港饮食文化研究者萧欣浩著作《屋邨寻味记》汇集多年前他在屋邨长大所累积的经验,既为本地独特的饮食文化留下一些记录,也有抒发对香港饮食越趋商业化、缺乏个性的看法。全书共分五章,分别是茶餐厅、大牌档、街市、零食店和茶楼,每章皆以该地点的特色食物为主角,比如...
清鸡汤西施舌、韩牛春卷,吃出材料原味。前菜葱油醉鲍鱼惊艳,用博多万能葱打成青酱,味浓不涩不辣,醉鲍鱼搭配更清新。往常葱油出现,多配烧味切鸡,葱薑切末,熟油浸泡,夹肉下饭俱佳。 葱油调味,见明代《遵生八笺》“湖藕”一条,详说:“采生者,截作寸块,汤焯,盐醃去水。葱油少许,薑,橘丝,大小茴香,黄米饭研...
于试验基地见学生处理海胆,午膳到海港路的餐厅,如愿初尝海胆炒饭,炒饭乾身,渗海胆香,黄白相混,食欲大增。要谈食材,可阅古书,清代《清稗类钞》就有“海胆”一条,详言:“栖息于暖地海岸,性迟钝。卵巢黄色,可入盐佐酒,鄞有之。以其壳圆如盂,外结密刺,内有黄色之膏,鄞人谓之‘海绩筐’。”...
作者 萧欣浩; 作者单位 岭南大学中文系; 原文格式 PDF 正文语种 chi 中图分类 美食学; 关键词 苏轼; 饮食诗; 贬谪生活; 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专利 1. 禅宗的幽默与苏轼谐谑贬谪诗 [J] . 梁梅 . 巢湖学院学报 . 2012,第005期 2. 从种植诗看柳宗元的贬谪心态——兼与白...
艇粉味美,汤头要紧,以鱼入汤,古人早存做法,北魏《齐民要术》有“鲤鱼臛”一条,就是用鲤鱼肉煮汤,做法如下:“用大者。鳞治,方寸,厚五分。煮,和,如鳢臛。与全米糁,奠时,去米粒,半奠。若过米奠,不合法也。”大尾鲤鱼,去鳞厚切成件,煮时以盐、薑、橘皮、椒末、酒调味。吃时可洒米粒,留用一半,洒另...
到台北书展,看书不忘吃喝。朋友喜海鲜,找家现烤店。店在路旁,木系日式装潢,顾客举杯喧闹,仍存道地热炒店气氛。烤生蠔鲜,烤草虾甜,反倒是烤大虾不太新鲜。蛤蜊烤半熟,软嫩微鹹,再来蛤蜊汤,还是吃不厌。 热炒店常见蛤蜊,其一煮法是炒,清代《清稗类钞》早有“炒蛤蜊”一条,说:“蛤蜊,剥肉,加韭菜炒之。或...
新年见煎堆,同见于上元,清代《吴趋风土录》有所详载:“上元,市人簸米粉为丸,曰‘圆子’。用粉下酵裹馅,製如饼式,油煎,曰‘油䭔’,为居民祀神享先节物。”上元节又名元宵节,搓煮汤圆,古称圆子。“䭔”字是小点饼食的意思,包馅油煎,就是煎堆。“䭔”与“堆”同音,现已多用“堆”字。
古今素菜,多用腐皮,清代《清稗类钞》一道“素烧鹅”,就用腐皮做出两种制法,食谱详言:“一煮烂山药,切寸为段,包以豆腐皮,入油煎之,加酱油、酒、糖、瓜、薑,以色红为度。一纯以豆腐皮为之,将豆腐皮折叠成卷,略浸以酱油,置铁丝上,以木屑薰之,加麻油及盐,更香。”腐皮包山药,先煎后浸煮,比较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