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听到山下有人喊他,走出窑洞一看是王实味。萧军问:‘你来干嘛’?王在山下大喊说:‘萧军,你应该参加共产党!’萧军心想,就是为了你,我才倒霉受了冤枉,你又来添乱,不是更抖擞不清了吗!把他赶跑。从此后,同情王实味的帽子就给萧军扣上了。”(引王德芬书P114——117) 萧军在日记中说:“关于王实味的问...
萧军日记中,初始提到“整风运动”正式开展,大约在1943年2月25日(下卷P45,以下所有引用的页数,均出自牛津香港版之《萧军 延安日记1940-1945》):“文抗在开讨论宗派主义大会,每个人全在发言,说自己犯了宗派主义的错误,但他们却不能勇于举出实例来。”响应号召是“党性强”的体现。但是他们没想到:他们相信党、维护党...
日记不是传记。尤其是素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作家萧军在日记中写下的毛泽东,当年仅出于记载,而不是为了"装饰自己"。为此,后人从中了解在延安时真实的或侧面的毛泽东,还是有着一定特殊的历史价值。 萧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两次去延安。第一次是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第二次是1940年6月14日至1945年11月15日。萧军...
我不愿意把这仅有的一点小自由也捐给了党!”随着他们情感上渐行渐远,性格刚硬的丁玲骂萧军是“土匪头子”,萧军当面蔑视之,在日记中写道:“从这夜起,我感到她丑恶了!”美丑善恶之间,似乎是情感由之。
《萧军日记补遗》,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端木仍然“卑劣”着,在他的日记中都不配有名字。耐人寻味的是,萧军对他结婚不过两年的妻子王德芬的评价,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把王德芬等同于“资产阶级女人”,接着又等同于“废物”,可是从日记这段话中,确实也能看出他对女性的态度。
萧军日记(1940年10月1日一9日) 十月一日星期二 听黑格尔大逻辑。 给烽信。 ◎萧 耘 王建中 萧 玉 整理 早晨去唱歌。天半阴不晴。 夜间孩子又哭得很厉害。 正准备写作,群和塞克来了。群讲他和鲁艺一些 人们因为为茅盾践行不睦事,小鬼们无棉衣无人负责 事,领津贴事⋯⋯种种的可笑的事;塞克在讲着...
今天,我们继续通过萧军的日记,看他在延安时期的生活。1941 年 7 月开始,萧军开始频繁地和毛泽东接触,并见证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经过,还在会上紧接着毛泽东发言。在日记中,他是怎么看待毛泽东和他在会上的讲话的呢? ——— 今天第 49 期,我们延续上一期的话题,从萧军 1941 年 7 月 20 日的日记讲起。 这一...
萧军见证着这一切,用手中的笔如实地记录下每一个瞬间。他的日记就像是一部时光机器,带我们回到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让我们看到了延安的成长与变迁,看到了人们的奋斗与坚持。这就是《延安日记(1940-1945)》的故事,一个充满热血、拼搏与希望的故事。通过萧军的眼睛和笔触,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
萧军日记(1940年9月1日-15日)
《萧军日记》背后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