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萧星华给两个儿子的身份“造假”,将两人的出生地改在了偏远乡村的一处老乡家里,甚至连亲生父母的姓名都是假的,时至今日有很多人对萧克的这一做法和决定感到不满,但是从萧克本人的出发点来看,却是不希望孩子躺在自己功劳簿上一劳永逸的良苦用心。萧云志和萧云松二人从小穿的衣服都是亲戚...
“是不是家中有什么难处,尽管告诉我,我会尽我所能帮忙。”老师低声询问萧云松,但他却回答:“老师,我们家没什么困难。”萧云松的餐食只是几个窝窝头,与其它孩子丰盛的饭菜形成鲜明对比,这使老师不禁觉得萧云松家中可能有些困难。萧克将军将勤俭持家的传统发扬光大,不仅自己的衣物都经反复修补,甚至孙子们的衣物...
但老师明显不信,还觉得他是少年人爱面子。但老师不知道的是,萧云松家里确实没有什么困难。之所以穿成这样,完全是家里爷爷想要锻炼萧云松。其实不止是萧云松,他的兄弟们也都是这样子的。萧云松的衣服虽然破旧,但来历却一点都不小。他的旧衣服,全是自己父亲和爷爷曾经穿过的。萧云松的爷爷,就是我国的开国上将萧...
要知道那个年代能上得起学的人,大都来自条件不错的家庭,但是穿着带补丁衣服的整个学校也就只有萧云志兄弟两人。有一次,萧云松参加学校里组织的春游活动,需要学生自己从家里带午餐。此时萧家还贯彻着一周要吃两天小米和窝窝头的“规矩”,于是他的妈妈就在当天给他准备了窝窝头。到了中午,一群精力旺盛的孩子也...
而且萧云松每天吃的饭也只是几个窝窝头,其他的孩子还有肉有菜,所以这难免让老师觉得萧云松的家中可能有什么困难。 萧克将勤劳勤俭的家风传承了下去,不仅自己的衣服都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就连孙子的衣服也是如此,只要不坏能穿就行,所以难免引起误会。 结语
萧云志和萧云松经常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午饭则是窝窝头,萧云松的老师在观察了几天后,担心不已,还曾悄悄地问他说:“家里是不是条件困难,需不需要帮助?”尽管兄弟俩有时会因此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但他们并没有觉得受伤。一家几代人不仅在学习、工作上靠自己努力,而且在生活上也养成了朴素的作风。这一切都是在...
而萧克对孙子的影响还不止这些。在萧云松父亲萧星华小的时候,就经常会穿这旧的衣服,当时萧星华的同学们...
萧克将军对子女的教育,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放松。当萧星华的两个儿子,萧云志和萧云松,到了上学的年纪,他们并没有享受到任何特权。相反,萧克坚持让他们过普通人的生活,体验最质朴的快乐与艰辛。新书包、新文具,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如同遥远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即。一次春游,孩子们都兴奋地展示着各自带来的...
萧云松心里清楚自家的状况,所以在谢绝了老师的好心后,依然像往常一样,“不理会旁人”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二 荒芜土壤培育的参天大树】《礼记•学记》里头说:“好的铁匠的儿子,得先学会做皮衣;好的弓箭手的儿子,得先学会编簸箕。”萧云志和萧云松两兄弟之所以能一直照着爷爷的期望去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他向来推崇节俭,对孙子萧云松的管教更是严格。在学校里,萧云松总是穿着缝补过的旧衣服,连老师看了都忍不住想帮他一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上将萧克】1907年,萧克在湖南嘉禾县呱呱坠地。还没满18岁,他就投身革命事业。据他自己回忆,年轻时有三件事让他难以忘怀:先是考进了黄埔军校,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