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天工所戴宗杰/苏立秋等于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化学品工厂专刊”综述了萜类化合物微生物合成中酶工程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萜类生物合成关键酶的修饰策略,包括提高酶活性和稳定性、改变特异性以及通过多酶协作促进传质效率等。此外,对酶工程在微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中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萜类化合物生产的...
所有萜类化合物都由五个碳原子的二甲基丙烯基焦磷酸 (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DMAPP) 和异戊烯基焦磷酸 (isopentenyl diphosphate,IPP),经不同萜类合成酶 (isoprenyl diphosphate synthase,IDS) 催化缩合反应而产生。根据产物碳键的立体构型,IDS可大致分为反式-萜类合成酶(trans-IDS) 和顺式-萜类合成酶(cis-IDS)...
图1展示了萜类微生物的合成途径,其中酶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针对性地修饰关键酶的结构与功能,可以显著提升与萜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酶的催化效能、特异性以及稳定性,从而为萜类化合物的可持续生产奠定坚实基础。近期,中科院天工所的戴宗杰/苏立秋团队在生物工程学报的“微生物化学品工厂专刊”中,详细综述了...
所有萜类化合物都由五个碳原子的二甲基丙烯基焦磷酸 (dimethylallyl diphosphate,DMAPP) 和异戊烯基焦磷酸 (isopentenyl diphosphate,IPP),经不同萜类合成酶 (isoprenyl diphosphate synthase,IDS) 催化缩合反应而产生。根据产物碳键的立体构型,IDS可大致分为反式-萜类合成酶(trans-IDS) 和顺式-萜类合成酶(cis-IDS)...
MCT酶具有烯烃醇化功能,可以将烯烃进行醇化,形成萜烯,而GDS酶可以将脱氧萜烯转化为烷烃萜烃。此外,在植物叶绿体中还有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苯丙醛脱氢酶(CPS)以及苯丙氨酸叶绿原素酶(GFP)等,它们参与着不同的有机反应,共同参与了植物萜类化合物的合成。
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裸子被子植物中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证实了早期的研究即大多数裸子植物中的萜类合成酶家族不同于被子植物中的萜类合成酶家族6但是所有植物中的萜类合成酶都来源于一种双萜合成酶这种酶参与了初级代谢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中的萜类合成酶分化功能特殊化之前就已经存在67 萜类合成酶和萜烯代谢...
相比之下,大环二倍半萜类物质在自然界中很少被报道,而其具有相对广泛的药理活性。生物合成应该是获取这些不寻常的天然产物的理想途径,但仍不发达。大环萜类物质的多种骨架可以归因于萜类合成酶(TPSs)或环化酶,因此发现专用的TPSs是至...
多罗西亚托尔萜类合成酶是小分子萜类代谢物形成的关键酶。随着萜类合成酶的生化和分子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它们的演变、结构属性和调控。萜类合成酶是一个庞大的基因家族,它们合成多种产物的特性和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以及对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响应,构成了随时间变化而形成的丰富的萜烯...
摘要:目的克隆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萜类合成酶基因(CwTPS05、CwTPS10)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今后利用代谢工程生产温郁金萜类成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前期温郁金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PCR技术从根茎cDNA文库中克隆CwTPS05和CwTPS10序列;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