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是个觉悟,哪里有什么树可言,心如明镜一般,又哪里来什么台;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又何来惹尘埃一谈?还有人将其理解为:人的身体就犹如菩提树一样,有根,心灵就像明镜台一样,敞亮。但是明镜有时候也会变得黯淡无光,所以我们要时常擦拭它,以免它惹上灰尘,障蔽了光明的本性。总言之,有各种各样不同...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六祖慧能所作《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本来没有什么菩提树即觉悟与智慧,也不是明镜台即僧人坐禅之处打坐的地方,因为,这本来就是虚无的没有的物质空间,何处即哪里来的尘埃即灰尘呢?人要正确地认知自身能力,不要狂妄自大而浮躁,要以静制动。人的觉悟与智慧就是从静中获得的。慧能 从以上这个意义来认识,这首诗不仅是禅语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赏析: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
原文解释:这个是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 这是从神秀和惠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身是菩提树,心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对比了两人写的偈后,觉得神秀还没入佛学的门,而慧能写的境界更高,于是选了慧能为接班人。那慧能到底比神秀高明在哪里呢?接下来我们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神秀表述的是修行者要心比金坚勇猛精进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就像打扫房间一样,需要每时每刻的...
意思就是菩提是个觉悟,哪里有什么树可言,心如明镜一般,又哪里来什么台;本来就是什么都没有,又何来惹尘埃一谈?还有人将其理解为:人的身体就犹如菩提树一样,有根,心灵就像明镜台一样,敞亮。但是明镜有时候也会变得黯淡无光,所以我们要时常擦拭它,以免它惹上灰尘,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六祖慧能的禅悟之偈语,出自《六祖坛经》,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在记载中,发现这首诗原来有个典故。 菩提树 话说有一天,唐代高僧,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
菩提树只是表象,明镜台也并不真实存在。本来都是意识的幻化,又怎么会沾染尘埃呢?禅宗五祖传衣,要求门下弟子在廊壁上写一首偈子,首座神秀写下了: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时,六祖惠能在厨房负责伙食,并不在正式修行弟子之列,而且他幼年丧父,不识字。在法会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