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于《坛经》,它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无数迷茫的人点亮了一条明路。出处背景 话说,禅宗第五祖弘忍年纪已大,想传衣钵给大弟子神秀,便让他作偈(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以此考查他对教义的禅悟。神秀想了半天,才结巴地叨叨出这么一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六祖慧能的禅悟之偈语,出自《六祖坛经》,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在记载中,发现这首诗原来有个典故。菩提树 话说有一天,唐代高僧,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神秀,与佛教禅宗祖师慧能,(尊称六祖慧能)对话。神秀说:人就是一棵菩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拓展: 这句话出自唐代惠能大师的《菩提偈》。在《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台指安置明镜的地方,可以借代为客观存...
出自元代诗人慧能的古诗作品《菩提偈》之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这句话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
出自——唐代惠能《菩提偈》。意思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原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
出自《六祖坛经》。 这个说来话长了。 这个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当年刚入佛门修行时,他的师父出题让他们写一首偈语来阐述自己对佛法的领悟,于是大师兄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则对大师兄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感悟,他说:“菩提洞蚂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
出自于《六祖坛经》。【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
弟子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捻花微笑,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时时不断地观照自己,不让尘垢障蔽光明的本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出于此)·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出自《六祖坛经》。菩提是指智慧,明镜比喻心的境界,这两个都是思维觉察的状态,也就是“心”,而不是可捉取可言说的物,而树和台都是物质实相,所以说不是树、不是台。本无一句另有版本是“佛性常清净”,其意一样,只是本无这个版本更流行。本,是指本心的觉性,是众生皆具的清净真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