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则是植物通过与菌根真菌共生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营养,称为间接营养吸收途径。研究员工作照植物和丛枝菌根真菌建立共生与植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发生在同一时期,是自然界中最古老的共生关系,是植物适应陆地环境关键事件之一。丛枝菌根共生是最普遍的一种共生,是植物从环境中高效获取营养的重要途径,丛枝菌根真菌提供...
一、菌根真菌的共生机制 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总的来说,菌根真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以下三种主要的促进作用: 1、增加植物的吸收面积及其养分吸收量 菌根真菌普遍寄生在植物根部,并形成了一种称为菌根的结构。这种结构能扩大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增加植物与土壤的接触...
接下来,课题组探究了 ERF12 与 ERM1 拮抗调控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AP2/ERF 蛋白 ERM1 和 WRI5a 在菌根共生早期的营养交换中发挥正调控作用,并在共生后期被重新分配以避免自身碳源的过度输出:ERM1 和 WRI5a 在共生后期适度激活 ERF12 的表达,ERF12 作为桥梁蛋白,提供了 ERM1/WRI5a 与 ...
④真菌侵入植物根系,和植物的根系形成内部菌根或外部菌根。 2.3菌根共生机制 菌根共生过程涉及到植物根系和真菌的互动关系,需要在植物根系和菌根真菌之间建立信号通讯和营养转移等机制。由植物根系传递到菌根真菌的信号通讯有助于激活菌根真菌生长和发育,使用植物细胞的碳和其他养分源,从而奖励真菌提供养分。描述它的最常用...
然而,与丛枝菌根和根瘤菌共生的分子机制相比,兰科菌根共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内生真菌是一种广谱的兰科植物亲和性真菌,能够促进多种(2个属6个种)附生兰科植物的种子萌发并促进其原球茎发育成幼苗,其中包括铁皮石斛()。铁皮石斛原球茎与真菌的共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模型。
大多数植物都能与丛枝菌根真菌(AMFs)形成共生关系,促进寄主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与磷营养相比,菌根吸收氮(N)的分子机制仍然很不清楚,其生理相关性也不清楚。 在这里,我们在玉米(Zea Mays)根中发现了一个编码AMF诱导的氨离子转运蛋白ZmAMT3;1的基因。ZmAMT3;1在含丛枝的皮层细胞中特异表达,编码蛋白定位于质膜...
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植物根部的化学信号识别、菌根真菌的进入和菌根的形成。 1.化学信号识别 植物中存在一种化合物,称为“菌根因子”(Myc-因子),它能够被菌根真菌感知并作为一种引导化合物。当植物根周围的菌根真菌检测到这种化合物后,菌根真菌即会向植物根部伸展,并且与根部细胞形成一种关联...
Nature Communications | 研究揭示植物细胞容纳丛枝菌根真菌定殖共生的机制! 植物和菌根(AM)真菌的相互关系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很普遍,并导致两个共生体的营养增强;植物扩大了其获得土壤矿物营养的机会,特别是磷,而AM真菌则获得必要的碳供应。内共生关系在根部发展… Plant Microbiome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孙文献团队综述...
研究发现,植物与菌根共生关系的调控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信号通路和环节。本文将着重阐述植物与菌根共生关系的调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一、菌根介绍 菌根(mycorrhiza)是植物根部和某些真菌之间的共生体。在这种共生关系中,植物的根毛与真菌的菌丝形成一种特殊的互利共生体。菌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外生菌根(...
日,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及合作团队完成的研究论文Mycorrhizal Symbiosis Modulates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ta to Promote Rhizobia Legume Symbiosis,该研究通过定量微生物组、微生物共发生网络及微生物群回接实验等,揭示丛枝菌根共生与根瘤共生系统在植物根际层面的互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