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县志》全书二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至卷七地理志:沿革、疆域、山、汶淄二水、泉源、古迹、名胜、编里、风俗、物产卷八建置志:城池、署廨、祠坛、仓廪、桥梁卷九至卷十官师志卷十一田赋志:户口、田制、赋役、征榷卷十二学校志卷十三至卷十四选举志:进士、举人、武举人、贡生、文仕、武仕卷十...
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莱芜知事李钟豫督修,进士亓因培等编纂。全志一函十三册,共三十八卷,以宣统《莱芜县志》为蓝本续修,列有大事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济南善成书局铅印,流行较广。该志可贵之处是对民国资料的大量补入,而且注重了对各类社会团体、各种合作事业、民主自治和实业的记载。 新方志1960年6月...
张梅亭见莱芜志失修二百余年,卷籍散佚,文献无征,深恐一邑掌故年久湮没,即于暇日搜集资料,考其山川,创为志稿,钞存于家,以备后来修志者采择,未及藏事,又北上赴职,经十余年至辛亥革命,梅亭归田居家,重检旧稿,略有散失,遂补其缺略,力加缀辑,四易其稿,历数寒暑而新志成。 《莱芜县志》民国七年(1918)...
偶得闲暇,阅明代嘉靖年间《<莱芜县志>跋》。一睹为快,欢喜异常。译之,献丑释之。文中有句逗,跋为朱批,颇为经典有趣,原文全篇如下:跋莱芜志。莆。文宗。云崖翁督学齐鲁,我少渠夫子以进士出宰嬴城。丙午秋,翁遴兆遴入试,兆遂领夫子历,叨以《诗》首诸录,盖成就出自一家如此。迺戌甲二月,翁以...
88年影印《莱芜县志》 1988年,泰安地名办影印了明代的《莱芜县志》,这是一套两册的珍贵资料,封面带有泰安地名办的印章,影印质量非常高,附有详细的影印说明。这套县志内含多幅大图,对于研究明朝的字体写法以及莱芜的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 这部县志最早版本刊行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共两册八卷,是莱光县...
1671年辛亥十年,查莱芜铜铅矿。 知县叶方恒申复文(文见康熙《新修莱芜县志》卷之七(大事记附文牒)) 1672年壬子十一年正月初二日夜,大雨震电,树折,鸟雀多死。六月十八日,飞蝗蔽天,越二日,蝗飞向西北去,不成灾。 立同善会。明无锡高忠宪公创为同善会,本朱子义仓之意而推广之。叶邑侯方恒莅莱,仿行之,有...
作者:许子翼王希曾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时间:2016-06-00 开本:16开 印刷时间:0000-00-00 ,购买莱芜历代旧志莱芜县志(清康熙)(一函五册)等社会文化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
嘉靖莱芜县志嘉靖莱芜县志 嘉靖《莱芜县志》,明知县陈甘雨著。总目包括:图考、地理、贡赋、建设 、政教、人物 、文章、杂著八部分,“全集”分两册。它是莱芜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莱芜有文本记录以来的珍贵档案史料。嘉靖刻本基本失传,景印版本世存很少见,复制集册也不多示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明代这段...
莱芜自古地杰人灵,作为嬴牟古都、始皇故里,位于泰山西耸,汶水南依。莱芜历史上就是著名冶铁中心,春秋时期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莱芜编修地方志始自北宋,新中国成立前共修成八部志书。遗憾的是,已有三部失散,现存世五部,分别是明嘉靖《莱芜县志》,由知县陈甘雨纂修,共二册八卷;清康熙《莱芜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