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草,又名咸水草、三角草,是莎草科莎草属植物,是一种耐盐性的单叶植物,生长于咸水浅滩上,成片生长,可长至一米高,多见于河边,沟边近水处。因东莞现代化发展,现在这种植物已不多见,东莞市沙田镇、厚街镇等有少量人工种植的莞草,中国改革开放前,因经济收益高,这里曾经大面积种植,莞草晒干后加工可制作凉...
东莞自古盛产莞草。唐肃宗至德二年 ( 公元 757 年) ,东莞从保安分出时,因“广州之东有莞草” (蒋祖缘、方志钦《简明广东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而取名东莞。南北朝时期,莞草编织品就已经 “享誉郡府,珍于宫室”。上个世纪初,莞草种植达到 2. 6万亩,...
莞草编织的繁荣程度可谓空前绝后。在那一时期,能够迎娶到道滘国营草织厂这样的知名草织厂家的女儿,简直成为了当时社会的荣耀象征。因此,“厚街濑粉,道滘女人”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现象。然而,这种曾经辉煌一时的莞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与此同时,莞草编织的技...
在沙田镇第一小学的展览中,除了引人入胜的莞草编织工艺品外,还展出了丰富多彩的莞草家具文创产品。这些家具不仅继承了传统莞草工艺的精髓,更通过现代设计的巧妙融合,焕发出别样的魅力。无论是实用的桌椅,还是别致的茶几,都体现了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创新设计的独特追求。非遗课堂体验区 为了让观众更...
这群全神贯注学习莞草的沙田孩子们, 和老一辈莞草种植人一起, 正在将莞草带向闪闪发光的未来。 01 种莞草的人 因为迎接龙舟赛的缘故, 最近沙田莞草种植基地的水位升高了。 绵长的莞草飘荡在水中, 已经接近一人多高。 《东莞市志》记载—— 莞草,民间俗称水草, ...
麻涌是东莞地区盛产莞草的重要区域之一,当地人表示尽管莞草的数量较以往有所减少,但在麻涌地区它仍然相当常见。这种草本植物曾是当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使在今天,一些年长的村民仍对莞草的生长和使用满怀自豪。▲ 莞草的传统用途 莞草与东莞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曾用于制作日常用品,如席子、篮子等,为当地生活...
莞草编织技艺,作为东莞汉族的传统手工技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八十年代后莞草种植土壤条件的变迁、国际水草市场的疲软以及塑料制品的普及,这一历经千年的传统手工艺逐渐式微,令人扼腕叹息。幸运的是,仍有一群不甘传统的匠心独运者,他们尝试用“生活化设计”的理念来突破...
东莞市人民政府近日公布了《东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增了26个市级非遗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沙田莞草种植技艺也成功入选其中,成为东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河咸水,一株莞草,承载着一种独特的技艺。让我们一同走进莞草的世界,探寻这份珍贵的文化遗存。东莞,这座因莞草而得名的城市,其...
莞草,别名水葱、苻篱,属于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于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上部分可入药,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莞草的生长环境多样,适应性强,是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植物。🏙莞草与东莞的渊源 莞草与东莞有着不解之缘。东莞得名便源于莞草,因古时这里盛产莞草而得名。莞草的编织技艺更是东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莞草水田附近,沙田种植加工莞草的传承人王祐与几位工作人员在树荫下忙碌着破草。王祐传承莞草种植加工技术,强调东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于塑料制品的普及,传统莞草制品曾被边缘化,现在重新焕发活力。东莞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 莞草文化展示馆的教育功能 在沙田镇文化艺术中心所设立的莞草文化展示馆内,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