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Sheiner等[1]首次提出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该模型假设有一个效应室,调整其动力学以反映药效的时间动力学,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揭示药物与机体之间的作用机制,探讨药物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
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联结方式的不同属性,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被分为4种类型。这些类型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模型、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模型、软连接和硬连接模型以及时间非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模型。直接连接模型表示血药浓度与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之间存在直接相关性,用药后两者迅速达到平衡,因此血药浓度...
药物的药动学模型是指以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运转规律的模型。常见的药动学模型包括一级动力模型、二级动力模型、生理药动学模型等。药动学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药物的动力学过程,以评价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等。 药物的药效学模型则是指以药物...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摘要: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将药动学与药效学通过血药浓度、时间和药效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为药物的研究、开发、合理用药以及剂量确定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氟苯尼考( florfenicol,FF)是动物专用的广谱抗菌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的各种细菌感染,优点是抗菌谱广...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综合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有力工具, 它借助数学方法定量表述浓度(或剂量)、时间和效应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及合理使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PK-PD 模型可按药...
效应室模型主要参数Ke0为(0.35±0.27)h^-1,EC50为(24.30±24.30)ng·mL^-1,AUE为(5.65±2.54)%h。该方法可用于卡维地洛片人体药动学研究。由AIC值可知,效应室模型可更好的应用于卡维地洛药动学-药效学结合研究。刘晓燕王本杰袁桂艳郭瑞臣药学学报刘晓燕,王本杰,袁桂艳,郭瑞臣.卡维地洛人体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模型...
1.PK/PD模型的起源及其基本理论 ⑴起源: 1979年,Sheiner等在经典的药动学模型理论上,提出一个假想的效应室并与血浆室(中央室)相联系,并结合传统的药效学,组合出一种新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并以此模型将药效-血药浓度滞后环转化为药效-药物效应室浓度的正变关系,成功地解释了筒箭毒碱药效滞后于血药浓度的...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在抗菌药物 山米与白鹤 贝特西.贝尔斯 药动学药效学模型在抗菌药物 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PD)剂 血 感染 生 量用 清 浓 部位 物效 法 度 浓度 应 Pharmacokinetics药动学 Pharmacodynamics药效学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与...
药动学- 药效学结合模型的应用进展苏如雄,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揭阳市林旭文,曾向宇( 1.广东普宁市人民医院, 普宁市522000)515300;2.广东揭中图分类号R 9 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1- 0 4 08( 2008)10 - 07 84 - 02药动学- 药效学结合( P h a rm a co k in etic - p h a r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