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cǎo】,甲骨文的字形写成像一颗草的样子,金文和篆文的字形写成两棵草,即两个“屮”的“艸”。篆文的“草”是个后起字,写成由艸和早组成的形声字。 《說文解字·艸部》草:草(皂)斗,櫟實也。一曰象斗子,从艸早聲。徐鉉〖注〗: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别作皁字,爲黑色之皁。〖案〗:櫟實可以染帛...
甲骨入门:“草”字甲骨文一个草芽的形象,是一个基本部首字。#甲骨文#汉字演变 6 抢首评 2 发布时间:2023-09-19 06:45 甲骨之窗 粉丝4776获赞3.6万 热榜推荐 总台春晚携手王菲推出特别单曲《世界赠予我的》,带着满满的祝福与爱,送给每一个人。#总台蛇年春晚特别单曲 ...
草的甲骨文如下图所示:一、草的释义 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3、旧指山野、民间。二、组词 起草、草绿、百草、花草、草本等。组词 一、起草 [ qǐ cǎo ]打草稿。二、草绿 [ cǎo lǜ ]绿而略黄的颜色。三、百草 [ ...
草的甲骨文,作为古代汉字的一种早期形态,其独特的字形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在甲骨文中,“草”的字形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是大自然中刚破土而出的嫩芽,两瓣叶子鲜嫩欲滴,生动展现了草木初生的蓬勃生机。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也反映了他们通过文字记录生活、表达...
有趣汉字一字一画认识甲骨文汉字起源。♦️草,甲骨文“草”字,是一棵草形状“屮”,又音chè。后来逐渐变成了两棵并排的草“艸”。再后又加上了“早”旁以表音。 ♦️美,甲骨文“美”字,本义是“美好”。字形像一个人,头上戴着羊角或羽毛之类的装饰物,打扮得十分美丽。引申为“甘美”、“赞美”等...
“屮”是“艸”的本字;而“艸”又是“草”的本字。屮,甲骨文字形 像刚破土萌发出两瓣叶子的嫩芽。造字本义:名词,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在艸丛 中加“早” ;“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日照草地。 篆文
从上图可以看出,“屮”字的甲骨文字形,中部像植物的茎干,两侧象植物的分枝,整体就像一棵草的样子。金文和甲骨文形体相同;战国文字则纯系地上的草形示意。说文小篆字形承自甲骨文与金文,其构字理据一脉相承是显而易见的。小篆字形又经隶变,颇失...
“草”,形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有“屮”、“艸”两种字形,像小草刚刚从地里长出来的样子。金文保留有“屮”字形,西周克鼎上的草字为周围四个“屮”作为意旁,中间一个早字作为声旁。秦代《石鼓文》中的“草”字延续克鼎的“草”字(籀文)。小篆与《石鼓文》相比发生简化,有“艸”和“草”两种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