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青山隐隐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此诗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风约多姿的扬州风貌,而且隐约暗示出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出自唐朝诗人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 诗的头两句写景。第一句摄取的是远镜头,扬州一带远处青翠的山峦,隐隐约约,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江水东流悠长遥远,给人以流动轻快的感受。第二句是想象江南虽在,但草...
二十四桥明月夜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完整全诗内容为: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 作品《寄扬州韩绰判官》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 使的属官。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公元 833 年(唐文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意思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 作品《寄扬州韩绰判官》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判官:观察使、节度 使的属官。时韩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出自: 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日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注释: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一作“遥遥”。 草未凋: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赏析: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
第二句中的“草未凋”,又作“草木凋”。问题:哪一个是杜牧原文?推断一:两个都是!——一个是杜牧的原稿,一个是他的修改稿。这一推断纯乎推断而已,无法证明。因为他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并没有像《张好好诗》那样,有手迹流传下来。指望通过考古发现——突然某一天从某一地方挖掘出一卷1100多年前的纸...
然《全唐诗》及上海古籍出版社《杜牧全集》“草未凋”均作“草木凋”。 清学者俞樾《九九消夏录》谓:“若以全首论,则改‘未’字不通矣。此诗作意全在‘草木凋’三字。盖‘青山隐隐水迢迢’言其地之胜也,‘秋尽江南草木凋’言虽有胜地,而惜乎非其时也。故继之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不吹箫。 这是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秋尽江南草未凋”有作“秋尽江南草木凋”。“草未凋”和“草木凋”,意思完全相反。孰是熟非? 在笔者检索到的53个古籍版本中,“草木凋”38次,“草未凋”9次,“草木彫”2次,“岸草凋”2次,“草...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是出自《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一句话,作者是唐代的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下一句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意思是: 翻译含义1: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