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偃(?—前554年):姬姓,中行氏,名偃,字伯游,谥号“献”,又称中行偃(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姬姓,却不叫姬偃),因中行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偃,时人尊称其中行伯,史称中行献子。 荀偃是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晋悼公时升任晋国中军元帅,即正卿。荀林父之孙,荀庚之子,荀罃(即智罃)堂侄。
荀偃,春秋时期晋国中行将军荀庚之子,字伯游,称中行偃,是中行氏三世祖。晋悼公、平公时任中军元帅,卒谥献,世称献伯或中行献子。 晋厉公一向性情骄奢,残害忠良,听信奸佞之说。身边嬖幸之臣有胥童、夷羊武、长鱼矫、匠丽氏等一班年少,都拜以为大夫。美姬爱婢不计其数,日事淫乐,好谀恶直,政事不修,群臣解体...
随着荀偃的去世,联军只好撤离齐国。可是在给荀偃入殓的时候,大家发现荀偃睁大眼睛,咬紧牙关,无论亲朋好友怎么劝说,就是没有闭眼,玉珠也塞不进嘴巴。晋国下军佐栾盈长期追随荀偃,他上前对荀偃说道:元帅放心,我们一定会追随您的遗志,征服齐国的。说也奇怪,话音刚落,荀偃就闭上了眼睛,玉珠也顺利塞进去了。可以说荀...
荀偃(?—前554年):姬姓,中行氏,名偃,字伯游,谥号“献”,又称中行偃(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姬姓,却不叫姬偃),因中行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偃冲数,时人尊称其中行伯,史称中行散毕首献子。 荀偃是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晋悼公时升任晋国中数梁军元帅,即正卿。荀林父之孙,荀庚之子,荀罃(即...
历史知识> 荀偃 亦称中行偃、中行献子。春秋时晋国大夫。字伯游。晋厉公七年(前574),晋厉公欲去诸大夫而用其左右,使胥童等杀三郤,他与栾书执厉公,杀胥童。次年,杀厉公,从周迎回襄公曾孙周,立为君,是为晋悼公。悼公元年(前572)与韩厥率诸侯之师攻郑,入其郭,败其徒兵(步兵)于洧上。十三年,继荀...
晋国大夫栾怀子和卫卿孙文子在二月份荀偃去世后讨伐齐国,后来晋平公又命正卿兼中军统帅范宣子增援攻打齐国的军队,晋国大军行进至齐国的谷城,这里曾是管仲的采邑,晋卫联军正准备攻城,从临淄传来了齐侯去世的消息,范宣子依照周礼,诸侯有丧不予攻伐,当即下令撤军回国。
历史人物> 荀偃 【生卒】:?—前554 【介绍】: 一作中行偃。又称中行献子。春秋时晋国人,字伯游。荀林父孙。大夫。厉公时尝佐上军。公欲任宠姬兄胥童为卿,与栾书杀厉公立悼公。悼公时将中军,与下军将栾黡不和,攻秦,无功。攻楚,败楚于平阪。平公三年,齐伐鲁,伐齐援鲁。祷于河,沉玉于济水,齐师败...
鲁国北部边境频遭齐国侵扰,晋国作为诸侯盟主当然不能坐视不管,执政大夫荀偃计划联合诸侯讨伐齐国。出师之前,荀偃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和已故的晋厉公争讼。二十一年前,晋厉公想把一班子卿大夫全部驱赶下台,以让自己的宠臣亲信当政,结果导致晋国卻氏家族被灭,荀偃和栾书差一点被杀。荀、栾二人毫不犹豫,果断出手抓了晋...
荀偃【原文】中行献子,梦与厉公讼,弗胜。公以戈击之,首坠于前,跪而戴之,奉之以走,见梗阳之巫皋。他日见诸道,与之言同。巫曰,今兹主必死。(中行献子即荀偃。)荀偃瘅疽[1],生疔[2]于头,目出而卒。(左传) [评语]荀偃与栾书弑厉公,故梦厉公断其首,而遂受生断头疽之报。夫厉公本无道,而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