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又称茶梢枯死病。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叶片染病嫩叶、成叶、老叶均见发病,先在叶尖或叶缘上生出黄绿色小病斑,后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大病斑,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具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间变成灰白色,湿度大出现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嫩叶...
茶拟盘多毛孢,半知菌类真菌。病斑上的黑色小颗粒即分生孢子盘,直径120~180微米,初埋生在表皮下栅栏组织间,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丛生,圆柱形。分生孢子纺锤形,多具4个隔膜,(20~30)微米×(6~8)微米,孢子顶具附属丝3根,基部粗,向上渐细,顶端结状膨大。该菌是中国茶轮斑病病原菌种的优势种,此外...
由茶拟盘多毛孢引起为害茶树叶片和芽梢的一种真菌病害。1913年泽田兼吉在台湾开始研究此病。该病在日本发生普遍,20世纪70年代后期,已发展成为日本茶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80年代以来,日本堀川知广、浜屋悦次、安藤康雄等对茶轮斑病的病原物种类、生理生态和防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轮斑病和梢枯病同属一...
因此,利用微生物防菌剂防治茶树轮斑病是值得推介的防控手段。一个多世纪以来,大量研究表明木霉是一种潜在的植物病原体拮抗剂,其包含竞争、真菌寄生和对养分和空间的竞争作用等多种生物防治机制。在该研究中,作者从印度北孟加拉邦18个地区的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了16株具有不同培养和形态特征的木霉,经验证均...
茶轮斑病,又称茶梢枯死病,普遍存在于全国各产茶区。主要影响叶片和新梢,受害范围广泛。叶片各阶段都会发病,初时可见叶尖或叶缘出现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展成圆形至不规则的褐色大斑,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中心变灰白,湿度大时病斑周围会出现黑色小粒点,那是病原菌的子...
题目茶叶病害-轮斑病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主要为害成、老叶,病斑初为黄褐色小斑,扩展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后期中央为灰白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嫩梢发病变黑枯死,引起枯枝。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轮斑病发病,夏秋茶发生较重。 反馈 收藏
茶轮斑病(Tea grey blight)是最严重的茶树叶部病害之一,又名茶梢枯死病,主要由植物病原真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侵染引起。茶轮斑病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也可为害嫩梢等,引起叶片枯萎脱落,甚至整株死亡,对茶叶的产量、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对茶轮斑病致病菌鉴定有陆续报道,发现引起该病...
为了防治茶轮斑病,我们有以下措施:1、在品种选择上,优先考虑如龙井长叶、藤茶、茵香茶和毛蟹等具有抗病或耐病特性的品种。2、强化茶园管理,避免过度采摘造成伤口,提倡机采和科学修剪,并在发现害虫后及时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雨后注意排水,减少湿气滞留,可以有效减轻病害发生。3、发病期,采茶后或...
茶轮斑病 症状又称茶梢枯死病。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主要为害叶片和新梢。叶片染病嫩叶、成叶、老叶均见发病,先在叶尖或叶缘上生出黄绿色小病斑,后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大病斑,成叶和老叶上的病斑具明显的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中间变成灰白色,湿度大出现呈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子...
防治茶轮斑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抗病或耐病品种,如龙井长叶、藤茶等。保持良好的茶园管理,避免过度采摘和损伤,及时防治害虫,雨后及时排水以减少湿气。在病害高发期,采茶后或发病初期可以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如50%苯菌灵、50%多霉灵、25%多菌灵、80%敌菌丹、75%百菌清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