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白毒蛾(Arctornis albaBremer) 属鳞翅目(Lepidoptera) 毒蛾科(Lymantriidae),是茶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毒蛾类害虫。分布普遍,西至云贵川,东至东部沿海,北至山东,南至两广。该虫以幼虫取食茶树叶片为害,影响茶树生长。 二、形态特征 1 成虫 茶白毒蛾成虫体长12~15 ...
茶白毒蛾的卵呈淡绿色,形态扁鼓,直径约为1毫米,高约0.5毫米。在孵化前,它们的颜色会变为蓝紫色。整个卵期持续8至10天。卵直径1毫米,幼虫有五个龄期,体色随阶段变化。茶白毒蛾的幼虫共分为五个龄期,它们的体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随着龄期的增长,幼虫的体长也在不断变化,具体来说,1~5龄茶白...
茶白毒蛾的卵块在叶正面,部分幼虫也在叶正面,目标明显,蛹也容易发现,因此可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摘除卵块和虫蛹。茶白毒蛾发生虽普遍,但分布零星分散,一般可结合其他害虫的化学防治对其兼治。如需单独进行化学防治,用药种类参见茶毛虫。
江苏地区一年发生6代茶白毒蛾,幼虫在茶丛下部向阳避风的叶片上越冬。第二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为害,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11月下旬至次年4月上旬。全年以5—...
结合采茶,进行幼虫、卵叶和蛹的摘除,是防治茶白毒蛾的有效方法。使用化学药剂是防治茶白毒蛾的另一种常见方法。如90%敌百虫、25%亚胺硫磷、50%马拉松、5%二溴磷、50%杀螟松或50%辛硫磷,每亩使用1—2.5两(合1000—2000倍液),或使用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每亩使用0.25...
中文名 茶白毒蛾 拉丁学名 Arctornis alba (Bremer,1861) 分类 鳞翅目、毒蛾科、毒蛾亚科、白毒蛾属 、茶白毒蛾 地域分布 中国大部分产茶省(区)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工2—15毫米,翅展34—44毫米。体、翅均白色,前翅稍带绿 色,具丝缎样光泽,翅中央有一小黑点。触角羽毛状。腹部末端有白色毛丛...
茶毛虫、黑毒蛾和白毒蛾均属鳞翅目昆虫,其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完全变态需经历四个阶段:受精卵(起点)、幼虫(生长阶段)、蛹(变态期)、成虫(成熟阶段)。 - **A选项**缺少蛹期,为不完全变态模式(如蝗虫),与鳞翅目昆虫的实际发育不符。 - **B选项**包含完整的四个阶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符合毒蛾类...
【解析】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变态的两种类型之一.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家蚕、蝴蝶等.茶毛虫、黑毒蛾、白毒蛾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因此选项B正确故选B.一、昆虫的生殖:绝大多数昆虫...
茶白毒蛾的形态特征如下:成虫: 体长:约为2至15毫米。 翅膀展开宽度:在34至44毫米之间。 体色和翅色:皆为白色,前翅稍带有绿茶色调,呈现出丝缎般的光泽。 翅膀特征:前翅中央位置有一个小黑点。 触角:呈羽毛状。 腹部末端:覆盖着一团白色的毛丛。卵: 形状:扁鼓形。 颜色:淡绿色。
茶白毒蛾的成虫体长约为2至15毫米,翅膀展开后的宽度在34至44毫米之间。其体色和翅色皆为白色,前翅稍带有绿茶色调,呈现出丝缎般的光泽,中央位置有一个小黑点。成虫的触角呈羽毛状,腹部末端覆盖着一团白色的毛丛。卵呈扁鼓形,颜色为淡绿色,直径大约为1毫米,高度约为0.5毫米。幼虫的头部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