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毛虫皮炎,顾名思义,就是茶毛虫的毒毛落在人的皮肤上,引起的皮炎症状。茶毛虫皮炎主要表现为皮疹,初起突发性巨痒,抓搔后出现红色丘疹,类似虫咬迹象,部分发展为水泡,数量由几个到几百个不等,睡前奇痒难忍。皮疹5-7天后结痂,部分仍然有瘙痒感,未治愈...
茶毛虫 茶树叶部害虫之一, 又名茶黄毒蛾, 俗称毛毛虫、茶辣子, 属鳞翅目毒蛾科, 学名为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产茶省均有分布, 日本等国也常发生,幼虫蚕食叶片, 且为害油茶等。因多毒毛,触及时常使人体奇痒, 妨碍采茶等工作开展。 形态 雌蛾虎黄至黄褐色, 体长8~13毫米...
天敌名称:茶毛虫核型多角病毒(EpNPV) 天敌种类:微生物 杀虫办法:幼虫侵染致死 图片来源:[6] 天敌名称:赤眼蜂科|赤眼蜂属(Trichogramma sp.) 天敌种类:寄生蜂 杀虫办法:寄生卵 图片来源:Jack Kelly Clark nhm.ac.uk/our-science/d 天敌名称:细蜂科|茶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euproctidis Wilcox) 天敌种类:寄生蜂...
近期,七娘山登山游客意外发现了茶毛虫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茶毛虫的发生规律与气候因素相互叠加,导致大头茶等茶科植物遭受了严重的茶毛虫危害。茶黄毒蛾,被人们俗称为茶毛虫,是鳞翅目毒蛾科的一种昆虫。在深圳地区,它每年会繁殖3至4代。茶毛虫以卵块的形式在叶片背面越冬,孵化过程通常从每年4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并...
(3)生物防治湿度较高茶园可用每g含100亿活孢子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喷雾,对茶毛虫防效优异。也可从茶毛虫尸体上分离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成粉剂或乳剂喷洒,田间防效82%以上。(4)掌握在3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25%亚胺硫磷、50%杀螟松、50%马拉硫磷、50%二溴磷1000一1500倍液。(5)也可用98%巴丹可...
此外,还有瓢虫、步甲、蜘蛛等捕食性 天敌。 (四)绿色防治技术 1.人工捕抓:每年11月至翌年4月,摘除越冬卵块,并保护寄生峰;捕 杀幼虫。 2.中耕灭蛹:结合中耕培土适时灭蛹。 3.诱杀成虫:灯诱或使用性诱剂诱杀。 4.生物防治:在幼虫1~2龄期喷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液或苏云金杆菌, 在阴天或雨后喷雾效果佳。
茶毛虫的防治方法 1、生物防治 保护茶园内黑卵蜂、赤眼蜂、茶毛虫绒茧蜂等天敌。 2、物理防治 (1)人工:从11月至翌年3月,注意摘除越冬卵块;生长季节于幼虫1-3龄期摘除有虫叶片;成虫喜在16时前后羽化,此时多匍伏于茶丛或行间不活动,可人工: (2)灯光诱杀:根据茶毛虫成虫有趋光性的特性,可把握成虫成熟期,在花卉...
茶毛虫性信息素由日本学者首次鉴定,属于类型III,其包含两个组分,主要成分具有手性中心。目前商品化的茶毛虫性诱剂对下一代幼虫的防治效果为27.87%~50.85%,不能满足防控要求。研究手性结构差异对茶毛虫引诱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组分配比对茶毛虫...
茶毛虫皮炎是由茶毛虫幼虫毒毛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好发于夏秋季,多见于农民等,症状有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可伴全身症状,严重可致皮肤坏死、溃疡,甚至感染、败血症,治疗需去除毒毛,药物治疗,预防感染,饮食调理,避免搔抓,特殊人群更应注意防护。 茶毛虫皮炎是由茶毛虫幼虫的毒毛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皮炎,好发于夏秋季,...
了解茶毛虫的特征特性及综合防治对策对茶叶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茶毛虫的特征特性 茶毛虫的幼虫是茶木蛾(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的幼虫。它们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外形特征:茶毛虫幼虫身体呈淡黄色或绿色,有一些黑色斑点。体长大约在3-4厘米左右。成虫翅膀颜色较深,呈褐色或灰色。它们的外形看起来比较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