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称帝、马嵬坡之变、唐肃宗称帝。 结论:范阳起兵,是安史之乱的第一场大战。从此之后,长达八年、让唐由盛而衰、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就这样开始了。 阅读数 3.7万
宣布了即将出兵的号令后,他把留守范阳老巢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心腹、范阳节度副使贾循,留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治所在柳城郡,今辽宁省朝阳市),别将高岩秀守大同(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随即下令全军立即出发,号称二十万,趁着夜色疾驰南下——于是,一场极大地撼动了唐朝也撼动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大叛乱就此拉开...
那么,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教训呢?范阳起兵,标志着安史之乱的开端,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安禄山的野心与唐朝的腐败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国家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权力的游戏从来都不是一场简单的较量,背后隐藏的阴谋与野心往往会让整个国家陷入深渊。而安禄山的故事,犹如一面镜子,映照...
范阳起兵与马嵬驿兵变是唐朝历史上两个重要的事件,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教训。通过对这两场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权力、责任与民众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变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些历史教训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希望未来...
安禄山的野心:范阳起兵的背后 公元755年11月9日,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涿州)悄然起兵,拉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的序幕。这个曾被唐玄宗视为“忠臣”的节度使,背负着巨大的野心,竟在朝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的叛乱之路。在安禄山的心中,早已埋下了反叛的种子。虽然他在表面上向玄宗谄媚讨好,暗地里却...
天宝十四载11月份,安禄山召集众将军,打着讨伐杨国忠、清君侧的旗号从范阳起兵造反。影响大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安史之乱就此爆发。唐朝上下还认识不到战场的残酷性。将军封常清出征迎敌,但马上就发现自己的队伍素质太差,这样的队伍,对付安禄山的虎狼之师,几乎是打不赢
三、范阳起兵:一场“热血”的反叛 公元755年,安禄山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野心,决定在范阳(今北京附近)发起叛乱。这个决定看似一时冲动,实际上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不仅拥有雄厚的军队,还有不少拥护他的士兵,甚至一些地方豪强也开始支持他。“反正大家都不喜欢唐玄宗,何不借此机会一起造反呢?”安禄山的这...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李林甫为名于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这个表述是正确的。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故...
( )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 A. 755年 B. 763年 C. 875年 D.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