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深知,世界之所以复杂的基础是隐身在事物背后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而这也是语言所难以触及的部分。一定程度上讲,卡尔维诺作为创作者是矛盾的。说与不说,表述或是沉默,这是卡尔维诺力求厘清的问题。在一篇关于水城威尼斯的访谈里,卡尔维诺说:“陆上的门只是通向有限世界的一部分,而面水而开的门直接通向...
或许莱姆作品一些特定的地方,会唤起读者对卡夫卡、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或是当代的科幻作者特德·姜等科幻/文学/幻想大师的记忆。可以说,这位波兰大师既诙谐、奇趣,又黑暗、深沉,他的一些近乎去类型化的作品,像是借用科幻外壳的哲学讨论或者文学实验。科幻作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终仍然锚固在“人”这个终极母题上。...
【上海书评:范翼鹏 陈飞樾评《莱姆作品集》@译林出版社 ︱从不可能出发】2021年是伟大的波兰科幻小说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Stanisław Lem,1921-2006)的一百周年诞辰。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文世界中能够读到的莱姆作品仅有《索拉里斯星》《完美的真空》,以及后来引入的《机器人大师》。今年,莱姆的作品有了更完整、...
《我生于美洲》一书包含了跨越四十年的一百零一篇访谈,几乎贯穿卡尔维诺的整个写作生涯,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卡尔维诺创作方式的转变。从最初的现实主义,到受史蒂文森、爱伦坡等作家影响,在作品中灌注冒险与奇遇元素,以及后来自成一派地构建了一个个童话般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卡尔维诺一直在尝试新的文体。然而在...
2021年是伟大的波兰科幻小说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Stanisław Lem,1921-2006)的一百周年诞辰。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文世界中能够读到的莱姆作品仅有《索拉里斯星》《完美的真空》,以及后来引入的《机器人大师》。今年,莱姆的作品有了更完整、成套的译介。在这里,我想要从个人的阅读经验出发,对莱姆的科幻宇宙进行一些...
《我生于美洲》一书包含了跨越四十年的一百零一篇访谈,几乎贯穿卡尔维诺的整个写作生涯,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卡尔维诺创作方式的转变。从最初的现实主义,到受史蒂文森、爱伦坡等作家影响,在作品中灌注冒险与奇遇元素,以及后来自成一派地构建了一个个童话般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卡尔维诺一直在尝试新的文体。然而在...
2021年是伟大的波兰科幻小说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Stanisław Lem,1921-2006)的一百周年诞辰。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文世界中能够读到的莱姆作品仅有《索拉里斯星》《完美的真空》,以及后来引入的《机器人大师》。今年,莱姆的作品有了更完整、成套的译介。在这里,我想要从个人的阅读经验出发,对莱姆的科幻宇宙进行一些...
范翼鹏评《我生于美洲》|卡尔维诺,在表述与沉默之间 《我生于美洲》,[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毕艳红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753页,138.00元 《我生于美洲》一书包含了跨越四十年的一百零一篇访谈,几乎贯穿卡尔维诺的整个写作生涯,从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卡尔维诺创作方式的转变。从最初的现实主义,到受...
范翼鹏评《莱姆作品集》︱莱姆:从不可能出发 莱姆文集,译林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索拉里斯星》,靖振忠译,,254页,49.00元;《惨败》,陈灼译,392页,58.00元;《未来学大会》,许东华译,143页,42.00元;《无敌号》,罗妍莉译,202页,45.00元;《伊甸》,续文译,275页,48.00元;《其主之声》,由美译,234页,46.00...